1.丽江气候,地理位置,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等的介绍?概括点,能精炼点?

2.云南的地形、气候、民俗、河湖、交通方面情况简介

怒江天气预报7天_怒江天气

云贵高原属亚热带湿润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双版纳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在地形上虽说是一个高原,由于海拔高度、大气环流条件不同,气候差别显著。例如,云南昆明海拔约1900米,但其纬度较低(北纬25°),冬季一般不受寒潮影响(地势较高,来自北方的寒流无法进入),而且经常在西南暖流控制下,多晴天,冬春相当干而温暖;(但在云贵高原北坡,受寒流的滞流与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形成准静止锋,造成连绵阴雨,即民谚“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 云贵高原

夏半年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雨日多,加以海拔高,所以夏季温度偏低,一年中干湿两季分明。在纬度、海拔高度和大气环流三者综合影响下,气温季节变化较小,高原上四季如春,所以昆明有“春城”之称。而贵州境内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冬半年经常受到北方冷空气影响,冷空气与暖空气相接触,形成气候上有名的“昆明准静止锋”。贵州冬半年经常在静止锋笼罩之下,阴雨天气特别多,素有“天无三晴”之说,冬季较冷;夏半年,受到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气温较高。由于多雨,高原上的河流水量大,许多河流长期切割地面,形成许多又深又陡的峡谷。

云贵高原气候特点: 中国云贵地区包括云南和贵州两省。本区地处低纬度,海拔高,又受季风气候制约的综合影响,形成四季温差小、干湿分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的低纬高原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 1.太阳辐射年总量经向分布差异大,西部大于东部,东部为3 400~3 800兆焦耳/米2,西部为5 000~6 000兆焦耳/米2。 2.热量垂直分布差异明显,从河谷至山顶分别出现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热量条件。热量的地区分布南多北少,≥10℃的积温,元江、河口地区在8 000℃以上,滇西北、滇东北的高海拔地区在1 400℃以下,江干热河谷出现南亚热带的“飞地”,为7 000~8 000℃。热量年内各月分配相对均匀,冬季温暖,夏无酷暑。 3.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形成冬干夏湿、干湿季节分明的水分特征。夏半年暖湿气流沿着山间河谷地吹向内陆,滇西南、滇南边境、怒江河谷以及南北盘江、都柳江上游的部分地区,全年降水量在1 500~1 750毫米之间,高黎贡山西南迎风坡的盈江达到4 000毫米以上,但楚雄、大理仅为500~700毫米。4~10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5%~95%。雨季常出现山洪暴发,发生洪涝灾害。而旱季时间长,季节性干旱,特别是春旱十分严重。贵州东部因受东南季风影响,各季较湿润。

丽江气候,地理位置,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等的介绍?概括点,能精炼点?

昆明致怒江州马吉乡种植白芸豆(多花菜豆)的,该区域气候温度适合。

分析说明:

福贡县气候垂直变化显著,从南到北有南、中、北亚热带和南温带等气候类型。

受印度洋季风气候和太平洋季风气候的双重影响,形成了春季和夏秋间两个雨季的独特气候环境。

县城年平均气温16.9℃,年均降雨量1443.3毫米,年日照1479.9小时,相对温度84%,无霜期267天。

马吉乡,匹河乡,石月亮乡,上帕镇,子里甲乡,怒江热量明显不足,粮食作物以旱粮为主,主要种植白芸豆、药材和耐寒果木。

白芸豆性喜光,喜温暖湿润。

世界各地的温带和热带地区皆有栽培,我国除少数高寒山区外都有种植,许多地区常做一年生栽培。

炎热伏天,开花量减少,初秋天气转凉,又会出现第二次开花高潮。

所以该区域有种植白芸豆。

栽培要点:

栽培方式有单作、间作和套种,单作的行距85-100cm,穴距25-35cm,每穴播种2-3粒,播深5-6cm,每穴留苗1-2株,每公顷4.5万-6.0万株。

常用繁殖。晚秋种,春季4、—5月阎播种,不需沙藏和特殊处理,播种前浸种一二天即可。

宜选粒大饱满的,播种覆土深度2—8厘米。

播后需及时浇水,保持播种地湿润。

幼苗出土后应及早搭设攀缘支架,以利光。

在整个生长期内,植株可陆续开花和结果,京、津、冀地区约8月初即可收。

多花菜豆对根腐病的抗性比菜豆属的其他种强。

主要的病害有病、叶斑病、炭疽病。

主要虫害有:地老虎、蚜虫、豆荚螟、豆莞菁等。

云南的地形、气候、民俗、河湖、交通方面情况简介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位于东经100.25 北纬26.86 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总面积20600平方公里。辖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共有69个乡(镇) 446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10多万人。丽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12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纳西族23.37万人,彝族20.14万人,傈僳族10.62万人。其中纳西族占全县总人口的57.7%。 丽江属高原型西南季风气候,气温偏低,昼夜温差也很大。丽江的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在12.6℃~19.8℃,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为18.1℃~25.7℃,最冷月平均气温为4℃~11.7℃,年温差小,但日温差较大。年极端最高气温25.1度,最低气温-27.4度,每年的5—10月为雨季,7、8月特别集中。 丽江春天天气(3月-5月):气温约0℃-20℃,以晴天为主。 丽江夏天天气(6月-8月):气温约10℃-26℃,多雨,早晚较凉,白天户外直晒较热,室内凉爽。 丽江秋天天气(9月-11月):气温约5℃-23℃,雨天晴天阴天各占三分之一。 丽江冬天天气(12月-2月):气温约 -5℃ -15℃,气温较低,空气干燥。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晴天。 丽江市最具优势和开发潜力的主要有旅游、生物和水能。 旅游以"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为主要代表: 二山即玉龙雪山和老君山,玉龙雪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旅游开发区,景区面积约2.63万公顷。景区内有北半球距赤道最近的现代海洋性冰川,分布有20多个保留完整的原始森林群落和59种珍稀野生动物,被誉为"冰川博物馆"和"动植物宝库"。老君山是"三江并流"的核心景区,总面积842.64平方公里,区内有独特的丹霞地貌、茂密的原始森林和种类丰富、未遭破坏的动植物群落,分布有植物79科167属280多种,其中很多是珍稀濒危植物。 一城,即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古城总面积约3.8平方公里,1986年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年12月4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一湖,即泸沽湖,位于宁蒗县境内,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湖面海拔2685米,面积48.4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0.3米,最深达93.5米。泸沽湖景区已被列为云南省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旅游度区。 一江,即江。江流经丽江651公里,沿线景观独特,最具代表性的景点有长江第一湾、虎跳峡和宝山石城。 一文化,即纳西东巴文化,包括东巴象形文字、纳西古乐、东巴经卷、东巴绘画、建筑艺术及宗教文化等,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一风情,即摩梭风情,生活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至今保留着"男不娶、女不嫁"的母系走婚习俗。

云南地理概况

一、位置和面积

云南简称滇,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 21°8'32" - 29°15'8" ,东经 °31'39" - 106°11'47" 之间,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全省东西最大横距 864.9 公里 ,南北最大纵距 990 公里 ,总面积 39.4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 4.1 %,居全国第 8 位。

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与缅甸接壤,南部与越南、老挝毗邻,东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相连,北部同四川省为邻,西北部紧倚西藏自治区。国境线长 4061 公里 ,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边境线最长的省区之一。云南有 8 个边境地州, 26 个边境县,已开通 11 个国家级口岸、 9 个省级口岸和近百条边境通道,与周边国家乃至东南亚、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交往便捷,是中国沟通东南亚、南亚地区的主要陆上通道,沿边开放条件极其优越。

二、人口、民族及行政区划

2001 年末,云南省总人口 4287.4 万人。除汉族外,人口在 5000 万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 25 种,其中 15 个为云南独有,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 1/3 。云南不但少数民族人口众多,而且少数民族种类在全国最多。此外,云南还是国内跨境民族最多的省份。 25 个少数民族中,有 13 个民族分别跨越中越、中老、中缅边境,境外分布在越南北部、老挝北部和缅甸北部的广大地区,有些民族还延伸到泰国、柬埔寨和印度。跨境民族多,与周边国家的人民增添了一种亲戚关系,对云南扩大对外开放很有好处。

云南省辖 16 个地、州、市,其中 8 个民族自治州, 5 个省辖市, 3 个地区,共有县级行政单位 128 个,其中 29 个民族自治县。省会昆明市,其他主要城市有玉溪、曲靖、个旧、大理、楚雄、 保山、丽江、思茅、景洪、瑞丽等。

三、地形和地貌

云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差异常悬殊。最高点为滇藏交界的德钦县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 6740 米 ;最低点在与越南交界的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元江交汇处,海拔仅 76.4 米 。两地直线距离为 900 公里 ,高低相差 6000 多米。

云南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地形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部。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地形小波状起伏,平均海拔 2000 米 左右,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形。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深谷相间,相对高差较大,地势险峻,西南部海拔一般在 1500 — 2200 米 ,西北部一般在 3000 — 4000 米 。西南部只是到了边境地区,地势才渐趋和缓,这里河谷开阔,一般海拔在 800 — 1000 米 ,个别地区下降至 500 米 以下,形成云南的主要热带、亚热带地区。

云南地貌有五个特征:

一是高原波状起伏。相对平缓的山区只占总面积 10% ,大面积土地高低差参,纵横起伏,一定范围又有和缓的高原面。

二是高山峡谷相间。滇西北有著名的滇西纵谷区,高黎贡山为伊洛瓦底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为怒江与澜沧江的分水岭,云岭为澜沧江与江的分水岭,各江强烈下切,形成极其雄伟壮观的地貌形态。怒江峡谷、澜沧江峡谷和江峡谷,气势磅礴,山岭和峡谷相对高差超过 1000 米 ,其中怒江峡谷南北长 300 余公里,人称“东方大峡谷”。在 5000 米 以上的高山顶部,常有永久积雪,形成奇异、雄伟的山岳冰川地貌。江“虎跳涧”峡谷,与两侧山岭相对高差达 3000 余米,为世界著名峡谷之一。澜沧江的西当铁索至梅里雪山的卡格博峰顶,直线距离约 12 公里 ,高差竟然达到 4760 米 ,在 10 余公里的狭小范围内,呈现出亚热带干热河谷和高山冰雪世界的奇异景观,自然景色相当于广东至黑龙江跨过的纬度,这全国所罕见。

三是地势 阶梯递降。全省分三个梯层,滇西北徳钦、香格里拉县一带为第一梯层,滇中高原为第二梯层,南部、东南和西南部为第三梯层,平均没公里递降 6 米 。

四是断陷盆地错落。盆地和高原台地,西南地区俗称“坝子”,这种地貌云南随处可见。云南有面积在 1 平方公里的大小坝子 1442 个,面积在 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 49 个,最大的坝子是陆良坝子,其次是昆明坝子。

五是江河纵横、湖泊棋布。云南不仅山多,河流湖泊也多,构成了山岭纵横、水系交织、湖泊棋布的特色、山系主要有乌蒙山、横断山、哀牢山、无量山等。云南有大小河流 600 多条,分别属于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江(长江)、元江(红河)和南盘江(珠江)六大水系。这些河流分别注入南中国海和印度洋,多数具有落差大、水流急的特点,水能极其丰富。其中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元江为国际河流。云南有 40 多个高原湖泊,较著名的湖泊有滇池、洱海、抚仙湖、星云湖、阳宗海、程海、泸沽湖等。天然湖泊像颗颗明珠,点缀在群山之间,显得格外瑰丽晶莹。

四、气候类型及特点

云南地处低纬高原,冬季受干燥的大陆季风控制,夏季盛行湿润的海洋季风,气候主要属低纬山原季风气候。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共七个气候类型。由于地形复杂和垂直高差大等原因,立体气候特点显著。最突出的特点是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气候垂直变化差异明显。夏季,阴雨天气多,太阳光被云层遮蔽,温度不够高,最热天一般在 19 - 22 摄氏度 之间。冬季,受干暖流控制,晴天多,日照充足,温度较高,最冷月均温度在 6 - 8 摄氏度 以上,年温差一般只有 10 - 12 摄氏度 ,但阴雨天气温较低。从一天的温度变化看,早晚较凉,中午教热,尤其是冬、春两季,日温差可达 12 - 20 摄氏度 。全省大部分地区水量在 1000 毫米 以上,但降水量在季节上和地域上分配极 不均匀。 85 %的雨量集中在 5 - 10 月的雨季,尤其以 6 、 7 、 8 三个月最多。 11 月至次年 4 月为旱季,降水只占全年 15 %。降水的地域分布很不均匀,最多的地方年降水量可达 2200 - 2700 毫米 ,最少的地方年降水量只有 580 毫米 。由于水平方向纬度增加与海拔增加相吻合,全省 8 个纬度间呈现出寒、温、热三带气候。一般来说,高度每上升 100 米 ,温度即降低 0. 6 ℃ 左右。因此,“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成为云南气候多样性的生动写照。

云南无霜期长。南部边境全年无霜,偏南的文山、蒙自、思茅及临沧、德宏等地无霜期为 300 - 330 天,中部的昆明、玉溪、楚雄等地 250 天,比较冷的昭通和丽江也可达 210 - 220 天。此外,云南光照条件好,每年每平方厘米为 90 - 150 千卡,仅次于西藏、青海、内蒙古等省区。

云南的上述气候特点,适宜多种生物生长,为全省创新农业,开发生物和生产特色产品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