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降雨持续多久?西安最新天气预报

2.高血压患者如何预防和控制?

南昌天气预报一周至15天_南昌天气预报一周至15天准确

处暑节气的特点是什么

处暑节气的特点是什么,节气反映了一个季节的天气特征,夏季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反映了秋季的气候特征。那么,夏季节气有哪些特点呢?二十四节气有什么特点?以下是处暑节气的特点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处暑节气的特点是什么1

处暑气候特点一:秋高气爽

开始影响我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

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说。

处暑气候特点二:气温下降

8月底到9月初的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处暑气候特点三:南方“秋老虎”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对于走出三伏,并且遭遇严重伏旱的地区,如果继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需要说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不过要到10月以后了。

在此期间,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是减弱的。但9月份,仍是南海和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较多的月份之一,该月热带气旋平均生成5.3个,仅次于8月份;而本月在我国沿海登陆的热带气旋有1.8个,与8月份相等。热带风暴或台风带来的暴雨,对华南和东南沿海影响较大,降水强度一般呈现从沿海向内陆迅速减小的特点。疾风暴雨带来洪水地质灾害仍需关注。

何为“秋老虎”

处暑的到来;意味着我国许多地区将陆续开始了夏季向秋季的转换。忍受了多日酷暑煎熬的人们,期盼着秋天的到来。许多地区,特别是南方地区,秋天总是让人感到姗姗来迟,还会经常有遭受“秋老虎”困扰。秋老虎是我国民间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

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强烈,气温回升。这种回热天气欧洲称之为“老妇夏”天气,北美人称之为“印第安夏”天气。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处暑气候特点四:立秋处暑正当暑

虽然人们普遍认为立秋后出现的高温天气就是“秋老虎”。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

1.秋老虎应指先凉后热的天气:大气科学词典上说;秋老虎是我国民间对立秋之后重新出现短期炎热天气的俗称。这里的关键含义是天气变凉后再次出现短期的炎热天气,称为秋老虎。的确,每年8月22或23日的处暑之后,往往炎热程度减弱,早晚会感到秋天的信息。提到秋老虎形成的原因,大气科学词典提到:“副热带高压又再度控制江淮流域,气温回升,形成了闷热天气。”可见,南方处暑后,天气也有渐凉的表现,只不过没有北方那么明显。

大气科学词典进一步指出:秋老虎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以后,持续日数约一周至半月,甚至更长时间。有不少年份,立秋热,处暑依然热,故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的说法,这种夏秋连热的情况出现,“秋老虎”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需更多提醒防暑降温。还没有见到关于秋老虎天气的统一的、定量的标准。据北京气象台的专家说:秋老虎一般最高气温在33℃以上,并且持续几天。

2.秋老虎应是夏老虎:立秋之后,也就是8月上中旬的秋老虎应是夏老虎。按照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在≤22℃≥10℃时,首日作为秋季开始的划分标准,处暑(8月22、23日)之前中国华北、江淮、长江中下游、江南、华南的许多地区还正处在夏季,有“秋后一伏热死人”的谚语,立秋节气15天内,仍处在二伏和三伏期内,正是炎热之时。此时出现的高温天气实属正常。夏季本来就应该炎热,这时的老虎,应该是夏老虎,提秋老虎太早了。

处暑气候特点五:雷暴活动较多

华南、西南、华西

进入9月,雷暴活动不及炎夏那般活跃,但华南、西南和华西地区雷暴活动仍较多。在华南,由于低纬度的暖湿气流还比较活跃,因而产生的雷暴比其它地方多;而西南和华西地区,由于处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加之山地的作用,雷暴的活动也比较多。

进入9月,我国大部开始进入少雨期,而华西地区秋雨偏多。它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的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华西秋雨的范围,除渭水和汉水流域外,还包括四川、贵州大部、云南东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带发生的秋雨

因秋雨早的年份8月下旬就可以出现。最早出现日期有时可从8月下旬开始,最晚在11月下旬结束。但主要降雨时段是出现在9、10两个月。“华西秋雨”的主要特点是雨日多,而另一个特点是以绵绵细雨为主,所以雨日虽多,但雨量却不很大,一般要比夏季少,强度也弱。

处暑节气的特点是什么2

处暑是代表什么

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节令的这种变化,自然也在农事上有所反映。

古人留下的大量具有实用价值的谚语,如“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三场雨,麻布扇子高搁起,”“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等,就是对“处暑”时节气候变化的直接描述。但总的来看,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症。因而,衣服不要加的太多,忌捂,但也不能过凉。所以,此时节要注意防燥,饮食起居均要调剂周到。

处暑的天气特点

处暑时平均气温一般较立秋降低1.5℃左右,个别年份8月下旬华南西部可能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23℃以下的低温,影响杂交水稻开花。但是,由于华南处暑时仍基本上受夏季风控制,所以还常有华南西部最高气温高于30℃、华南东部高于35℃的天气出现。特别是长江沿岸低海拔地区,在伏旱延续的年份里,更感到“秋老虎”的余威。西北高原进入处暑秋意正浓,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初冬景象,牧草渐萎,霜雪日增。

处暑是华南雨量分布由西多东少向东多西少转换的前期。这时华南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次高点,比大暑或白露时为多。因此,为了保证冬春农田用水,必须认真抓好这段时间的蓄水工作。高原地区处暑至秋分会出现连续阴雨水天气,对农牧业生产不利。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时也正是收获中稻的大忙时节。一般年辰处暑节气内,华南日照仍然比较充足,除了华南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晒和棉花吐絮。可是少数年份也有如杜诗所“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的景况,秋绵雨会提前到来。所以要特别注意天气预报,做好充分准备,抓住每个晴好天气,不失时机地搞好抢收抢晒。

处暑时节吃什么好

夏天结束了,就意味着秋季的开始。这个时期,气侯逐渐干燥,身体里肺经当值。秋天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保持饮食清淡,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物,如辣椒、生姜、花椒、葱、桂皮、酒等;少吃油腻的肉食。多吃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西红柿、辣椒、茄子、马铃薯、梨等;多吃碱性食物,如苹果、海带以及新鲜蔬菜等。适量增加优 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及豆制品等。民间还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因为老鸭味甘性凉,正是这个时候的最佳保健食品。主食还要多白面补气,早上可吃几颗红枣、桂圆,喜欢吃酸味者可适量吃些酸味食品,酸味主收敛。此外,还应多喝水,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以下几种食材经常食用可起到滋阴润燥,清除虚火的作用。

降雨持续多久?西安最新天气预报

每周一座山 ,这次,我们登周至县的一脚踏三县,走P型穿越,全程28公里,最高海拔2823米,累计拔高950米。这次P型穿越算是有惊无险,在顺着大梁走的那一段,不止碰到了羚牛,还听到了类似豹子的低吼声就在附近,吓得够呛,连滚带爬,9小时完成了全程。

一脚踏三县 ,是周至、眉县和佛坪三县交汇处的一座山峰,最高海拔2823米,地处深山,人迹罕至。最近两年,当地林管部门把上世纪70年代的烂尾周佛路修通了,让一天登顶成为很轻松的事情。

首先,导航到周至县的 清凉古寺 ,再行驶4公里,到林场检查站,过了检查站,沿周佛路开27公里,就到了林场路的入口,路口立着蓝色的 永红林场管护牌 (附近没有标志地名,不方便直接导航)。周佛路上,沿途蜂农特别多,宽阔地段都是几十上百的蜂箱。

林场路的路况还行,因路面有垮塌的乱石,小车能开进去1公里,底盘高的SUV,可以往里开3-4公里,甚至更远。我们是小车,从1公里处开始步行。

随着林场路的深入,路面逐渐由平坦宽敞变得杂草丛生,峭壁上也有个别的野蜂箱,这种出产的蜂蜜应该更有营养。3公里处有一70年代修建的石桥,6公里后就到登山的岔路口。

右拐 之后,逐渐拔高,踩着乱石路,再走4公里,就达到山梁的垭口。沿路有很多新鲜的牛粪、羊粪,动物蹄子印,杂草丰盛,看得出来登这座山的人并不是很多。山腰处有一段路还可以零距离看石海。

这是牛牛们磨皮的地方,沿路还有很多类似的场景。

登上大梁垭口,左拐是一会儿要穿越走的路线,右拐再走1公里即可登顶。诺大的草甸,还有云海呈现在我们眼前,令人神清气爽。

往上走700米,是一打卡点--- 沙发石 。形如沙发,躺上去更像一张床。

山顶立着3-4米的木杆,这算是一脚踏三县山顶的标志。在山顶西边,沿着山梁走,还可以穿越到太白山,到达天圆地方、上拔仙台。所以,天气晴朗时,可以远眺拔仙台。

整个山梁、山顶是大面积的草甸,厚实茂密,这一段路上,动物活动足迹相对比较少。

从山顶下来,我们开始走穿越路线,今天的天气很阴沉,预报下午6点会有降雨。此时,浓雾已经升起,很快就弥漫了山顶。

接下来的5公里山梁路,先是穿过路迹模糊的草甸,进入1公里长的原始松树林,然后再走一段草甸,在这段草甸,我们遇到了羚牛,羚牛比较温顺,可以静静的远观。

再进入树林,尤其是进入树林之后,要注意看路,杂草太多,很容易走岔。并且,我们在这一段路上听到了好似豹子(或者其他大型猫科动物)的吼叫声,着实吓得有点慌不择路了。

从树林出来,下到草甸垭口,才算是松了一口气。这里有一个标志: 电线杆 ,左拐开始下山。

下到林场路,左拐往回走。这一段的林场路也很荒,野草1米高,剩下的就是沿着林场路一直走11公里,走回起点即可。

登一脚踏三县,去看草甸和云海,大多数人都是原返,原返很轻松也比较安全。穿越的话,一定要看准路,要注意野生动物,谨慎行走。

最后送给大家一株名药:重楼。

高血压患者如何预防和控制?

截止到2023年10月2日,西安最新天气预报,降雨持续4天。

西安从10月1日到10月5日期间,连续5天都有雨,出门游玩时要带好雨具。十月西安的平均温度范围是10℃-19℃。白天平均温度约为19℃,建议穿单层棉麻面料的T恤衫、薄牛仔衣裤、休闲服、职业套装等舒适的衣服;夜间平均温度约为10℃,建议穿套装、夹衣、风衣、休闲装、夹克衫、西装、薄毛衣等保暖衣服以应对昼夜温差。

西安市平原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干湿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风小、多雾、少雨雪;春季温暖、干燥、多风、气候多变;夏季炎热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风;秋季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年平均气温13.0℃~13.7℃,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1.2℃~0.0℃,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6.3℃~26.6℃,年极端最低气温-21.2℃。

西安市年降水量522.4~719.5毫米,由北向南递增。7月、9月为两个明显降水高峰月。年日照时数16.1~2114.9小时,年主导风向各地有差异,西安市区为东北风,周至、户县为西风,高陵、临潼为东东北风,长安为东南风,蓝田为西北风。气象灾害有干旱、连阴雨、暴雨、洪涝、城市内涝、冰雹、大风、干热风、高温、雷电、沙尘、大雾、霾、寒潮、低温冻害。

西安的景点:

1、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位是中国一座大型的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的外观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隋、唐等十三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具有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

2、西安博物院:西安博物院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72号,总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隶属西安市文物局,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社会教育、园林休闲为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西安博物院由博物馆、唐荐福寺遗址、小雁塔三部分组成。2020年12月,西安博物院被授予“陕西省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3、大唐西市文化景区:大唐西市文化景区占地五百多亩,包含着大唐西市博物馆、国际古玩城、丝绸之路风情街区等八大景区,涉及旅游、购物、文博、休闲、、餐饮、商务、酒店、会展、演艺等各个层面,是一处在唐长安西市原址上再建的以盛唐文化、丝路文化为主题的商旅文化旅游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安

1、要增加血压自测。高血压患者应增加血压自测,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不要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和药物种类。

2、要注意防寒保暖。经常收听天气预报,密切关注气候变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服,预防感冒。鞋袜要保暖透气、吸湿性好,鞋底要防滑,脚暖则一身皆暖和舒畅。在寒潮过境的大风雨天尽量不要出门,以避免寒冷刺激。

3、要注意健康饮食。多吃鱼类,少吃或不吃红肉。红肉,如猪肉、牛肉、羊肉,含有较高的胆固醇及饱和脂肪酸,而鱼类食物,特别是深海鱼类,则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是一种与动脉粥样硬化直接相关的脂肪成分,进食大量饱和脂肪酸后,会增加人体内胆固醇的合成,而不饱和脂肪酸则具有降低心脑血管病风险的作用。降低食物中的总脂肪,减少饱和脂肪酸,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不仅有利于控制血脂水平,对血压也有明显的益处。

4、要坚持适度运动。合理运动有利于血压控制和减少并发症。高血压患者可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血压高低来掌握运动量,以自我感到舒适为度。

散步是最简便易行的运动,各类高血压患者均可采用。有研究表明,较长时间的步行后,舒张压可明显下降,症状也会随之改善。散步的时间一般为15~50分钟,每天一到两次,速度可依各人的身体状况而定,地点最好选择户外空气新鲜的地方。

5、要提防情绪波动和过度疲劳。极度愤怒或紧张都可诱发心肌梗塞和脑卒中,因此,高血压病患者要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切忌狂喜暴怒、忧郁、悲伤、恐惧和受惊。还要谨防过度疲劳,因为疲劳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导致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