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l和3kg哪个多_东莞天气微博微博
1.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的数据从哪里得到的?
简单的讲。
公众平台相当于QQ空间,只不过是每天发送‘图文日志’‘心情’‘语音’‘’给关注你的好友看。
公众账号和个人账号不一样,必须专门申请。
个人账号可以绑定一个公众账号,往微信会添加一个公众平台助手,往助手里发消息,相当于公众平台发送,简单方便。
公众平台的好处很多。可以设置自动回复,遇到简单提问,能直接回答。
未来的公众平台相当强大。拿现在来说:可以查天气、查快递、查违章信息、购物。
以后的公众平台,会不会语音发送问题,对方自动回复你咨询的东西呢?比如‘我想买一件黑色的T恤’‘今天是什么日子?’
微信的未来,是强大的,智能的。
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的数据从哪里得到的?
智慧乡镇旅游APP开发是指针对移动端进行的关于旅游景点的应用程序的开发,是旅游行业为应对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而取的措施之一。
游客能够从APP上获取最新的旅游攻略、在线预约线路、预订酒店、了解当地的美食以及天气情况。
在英唐众创的智慧乡镇旅游APP方案里,APP的功能如下:
景点介绍:介绍各景点的历史文化、景点亮点、景区的住宿、美食、等方面的详情内容。最后推荐旅游线路,方便用户订购。
景点线路:介绍景点的特色以及地点,并提供地图导航,还可以预订门票。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提供合适的旅游线路,提供价格、攻略等内容,用户可在线预约。
社交分享:游客可以通过APP分享他的旅游游记,也可以将游记分享到微博、微信。
消息推送:企业可以通过APP的消息推送功能,推送最新的旅游资讯、优惠消息、旅游攻略、旅游贴士等消息,以及提前提醒用户旅游的天气、到达时间提醒等等,提高用户体验。
地图导航:地图导航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旅行社分店的地址导航,二是景点的导航。通过LBS定位技术,用户很容易找到最近的,最方便的线路。
后台管理:企业通过后台,管理订单、发布资讯等。还可以获取到用户的浏览数据,可以分析出用户的行动习惯,有针对性地对用户进行营销。
最早地图的数据从哪儿来?
最早的地图从哪儿来?难道每一个POI(Point of Interest:信息点)都需要地图商亲自集?
曾在四维图新工作过四年的工作人员PH告诉雷锋网,最早的基础数据来自“国家测绘局”,像四维图新这种拥有雄厚背景,由国家测绘局于92年创建的唯一专业从事测绘的国家级公司,是直接共享数据,其余厂商或需要购买。
但是从国家测绘局拿到的数据并不是完整数据,像偏远的西南地区、环境恶劣的山区等地,地图数据几近空白,这些就需要地图生产商进行补充。PH表示,早在07、08年左右,中国的地图集覆盖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剩下的就是对现有地图的维护和变更地区的更正。
高德的工作人员称,中国的道路变更速度非常快,保持在每年20%到30%的速度,仅2014年,我国新增93800公里公路、7000公里铁路、551公里地铁。因此对地图的维护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
有哪几种数据集方式?
高德介绍,数据集可以分为车辆集、步行集、航拍、众包等模式。
车
腾讯地图的Rolleima告诉我们,车有严格的规范,行驶速度大致在30-60公里/小时。车工程师和街景车司机配合集道路街景,随时监控集成果和设备运作。车对于天气和能见度的评估要求非常高,像北京PM2.5超过200的天气,就无法集,更不用提阴天下雨的了。
在高德的集车顶上配有全景摄像头,高德的数据集系统可以获取包含“道路红绿灯”、“指示牌”“测速探测器”等信息的图像,激光扫描仪和测距传感器可以测量出街道的宽度、长度、车道线、隔离带等,高精度惯导系统则可以生成街景及三维地图。
步
街景车无法集的区域,则需要使用繁重的设备进行人工集,目前多数城市的街景都是人工集的成果。工作人员手持 PDA 和相机前往商厦、学校、商场、银行等场所拍摄照片,再录入到数据集系统。
Rolleima透露,基于拍工作的特殊性,腾讯地图对拍人员有一定的要求:
首先形象健康,不可光头、长须;其次,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人和善不易与人冲突,耐性好,具有较好的个人修养;而且,执行力强,对自己工作质量要求严格;当然,身体素质也必过硬,起码能背负足够重的拍机爬山过河。
高德地图的何宁介称,步的POI信息处理主要分为四种:新增、修改、删除、不变。当步行到某地,发现原来的餐厅被变更成了银行,直接选择餐厅的POI信息,点击删除后,在原位置新增一个银行POI信息,变更就完成了。
航拍
租借飞机进行航空摄影测量是集中最高端的做法,目前市场上提供商用的三维地图主要是卫片(卫星拍摄),其分辨率近50公分。不过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航拍在很多地区都是被限制的。
航拍主要是强化地图的精细度。比如东莞的很多地级市,它的楼密集到人侧身才能通过,即使是人工的数据集也很难做到。这种时候只有通过航拍才能获得准确信息。
众包模式
PH向我们介绍,地图生产商除了自己进行地理信息集,还会进行外包,比如一个城市外包,由当地的人员进行集,或者外包给物流公司。
物流公司的运输车辆上装有GPS导航仪,只传回GPS信息,没有和,这一部分主要是矫正作用。据高德称,目前有 30 多万辆物流车在回传数据,北京 6 万辆出租车也是使用高德导航服务,他们也能传回大量数据。
另一部分众包则来自UGC,主要是用户的报错反馈。由于新浪微博、阿里等公司都用高德地图的数据,巨大的用户保有量使得高德每天收到大量用户反馈。高德“增值事业部”每位员工每月可以处理约2300条报错。
数据可以直接使用吗?
高德向我们介绍,
“高德外业实地集人员获取准确数据后,先将数据提交给内业人员进行数据加工处理,再对原始数据经过编辑、赋值等处理,最后得到可以用来导航的地图数据,目前仅仅地图绘制人员就超过500人。之后,地图要经过向国家测绘部门审图、导航电子地图加密、申请获批出版号、自检自查、测试等等环节,最后才能进入市场流通。”
至于街景方面,目前街景地图并不能保证完全的准确率。主要因为有些地方涉及国家安全问题,如保密建筑,油厂等。通过与国家相关安全部门协议,对于这些地方进行纹理移植操作:不能直接表现的地区,用周围的类似景物覆盖。据悉,有些城市,这种需要处理的地方达万次。
同时,街景地图对车牌、人脸等也负有保护隐私的责任,若照片中存在,将进行马赛克处理。
拥堵信息从何而来?
那实时路段的拥堵信息从何而来?当然不是有人在不同的路口蹲守。
首先是磁浮圈。在道路的下端都有埋有“传感器”,用来感知不同路段的车辆;其次是通过交管局的,可以监控不同路段的流量,如果有异常直接在地图上进行标记;最后是浮动车,主要指城市装有GPS的出租车,通过监控车辆的异常行驶速度判断路况。
最后分享一个有趣的问题,在街景方面,有人提出,有没有可能,国内几家比较大的地图公司相互合作,你A城市,我拍B城市,然后互相提供数据,这样还可以节省成本。就职于腾讯地图的Rolleima告诉我们:
很遗憾,不仅仅是国内,在国外也没有看到过共享街景数据的成功合作。Google、Nokia、Bing等等外国街景地图都是各自在集各自的数据。基于每家公司原始底层的匹配技术不同,数据的共享难度很大,其次,很多公司都在探索街景的盈利模式,所以占有数据的独享权非常必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