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十四节气都应该吃什么,有什么习俗。

2.二十四节气,以及它们的故事。

3.全国地质灾害调查规划的任务和部署

盐城大丰天气预报15天查询结果_盐城大丰天气预报

由可知,大丰地区某天的最低气温为-4℃,最高气温为4℃,这天这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温差是4℃-(-4℃)=8℃.

故选D.

二十四节气都应该吃什么,有什么习俗。

今天的?

2009年6月22日 星期一 CCTV-1节目预告

06:06 焦点访谈:用事实说话

06:19 魔法奇迹:共享魔幻之夜

06:27 人与自然:探秘自然

07:00 朝闻天下

08:33 天天饮食:杏仁塔糕

08:48 夕阳红:老年人家园

09:23 电视剧:保卫延安23/28 第23集

10:51 电视剧:保卫延安24/28 第24集

12:00 新闻30分

12:39 今日说法:以案说法

13:09 电视剧:夜深沉21/34 第21集

14:11 电视剧:夜深沉22/34 第22集

15:05 曲苑杂坛:世纪好人申纪兰

15:15 走近科学(精编版)

15:44 中华民族:石的诱惑

16:17 半边天:宣战 第一集

上海姑娘戴静雯因为父母离婚而浪迹场所。在那里,她认识了一个不但让她未婚先孕,还让她染上毒瘾的男人,在她临产关头这个男人又忽然消失。当毒瘾来袭,戴静雯卖掉了自己亲生儿子,幸好戴静雯父亲及时赶到……

16:53 高端访问

17:41 动画城:小朋友乐园

18:18 大风车:少儿电视杂志

19:00 新闻联播

19:30 天气预报和联播后广告

19:38 焦点访谈:用事实说话

19:55《我兄弟叫顺溜》第6集

20:48《我兄弟叫顺溜》第7集

21:43 天天大观:鹿王之死

《鹿王之死》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里,一头退位的鹿王有了个生死相依的追随者,但是,这一对伴侣的爱情故事却面临死亡考验!一次难产不幸夺去了母鹿的生命,曾经的鹿王失去了他唯一的伴侣,他会选择孤独老去还是……

22:00 晚间新闻

22:36 今天故事汇

23:03 电视剧大人物5/31 第5集

23:59 电视剧大人物6/31 第6集

如果想看以后几天的节目单,可以去搜视网://epg.tvsou/programys/TV_1/Channel_1/W1.htm

二十四节气,以及它们的故事。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公历2月3-5日交节。

习俗:立春要祭春神、祭太岁。

推荐饮食:增辛,少酸,养肝脾。牛肉,香菜,菠菜,鸡肝。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公历2月18-20日交节。

习俗:在雨水这天,在民间有一项特具风趣的活动,叫“拉保保”。“保保”就是干爹的意思。而雨水节拉干爹,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

推荐饮食:防上火,护肝脾。南瓜,小米,豆苗,玫瑰花。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公历3月05-07日交节。

习俗:惊蛰前后要种大蒜。

推荐饮食:宜清淡,增免疫,防传染。豌豆,黑米,海蜇,荸荠。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公历3月20-22日交节。

习俗:在春分那一天,有“竖蛋”的民间习俗。

推荐饮食:解春困,健脾胃,防干燥。红枣,淮山,银耳,党参。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公历4月04-06日交节。

习俗:在清明节这一天,扫墓祭祖、踏青赏春、植树种草等传统习俗。

推荐饮食:养肝脾,防流感,吃野菜。菊花,荠菜,燕麦,茼蒿。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公历4月19-21日交节。

推荐饮食:护肝脾,防湿邪,祛春火。香椿,土茯苓,豆芽,海带。

立夏:夏季的开始。公历5月05-07日交节。

习俗:在我国沿海一带,立夏这一天有“斗蛋”的民俗。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

推荐饮食:增酸,减苦,重养心。食醋,木瓜,鸭肉,山楂。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公历5月20-27日交节。

习俗:在小满这一天,有“抢水”与“祭车神”的习俗。

推荐饮食:吃苦尝鲜,健脾化湿,推荐食材。黄瓜,薏米,樱桃,黄花菜。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公历6月05-07日交节。

习俗:芒种这一天,人们在耕播种作的空余,忙里偷闲,有“送花神”的习俗。根据古老的说法,芒种节过后,群芳摇落,花神退位,人世间便要隆重地为她饯行,以示感激。

推荐饮食:雨水多,宜清淡,祛暑湿。扁豆,西瓜皮,茄子,冬瓜。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公历6月21-22日交节。

推荐饮食:清心解暑,健脾养胃。绿豆,苦瓜,猪血,乌梅。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公历7月06-08日交节。

习俗:在小暑节的前后几天,民间有“百索子撂上屋”的习俗。

推荐饮食:祛湿热,养心,防腹泻。丝瓜,黄鳝,西红柿,葡萄(干)。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公历7月22-24日交节。

习俗:在浙江台州湾一带,有“送大暑船”的习俗。

推荐饮食:吃苦,防中暑,冬病夏治。生姜,莴笋,猕猴桃。

立秋:秋季的开始。公历8月07-09日交节。

习俗:在商洛竹林关一带,流传着“摸秋”的习俗。摸到南瓜,易生男孩;摸到扁豆,易生女孩;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还是白头到老的好兆头。

推荐饮食:祛暑清热,多酸少辛,养肺。柠檬,芝麻。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公历8月22-24日交节。

习俗:在处暑时节,正值农历七月十五左右,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此时在台湾,就有“拜好兄弟”的习俗。

推荐饮食:吃温补食物,饮食宜清淡。海蜇、银耳、百合、莲子、蜂蜜、芝麻、豆类及奶类。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公历9月07-09日交节。

推荐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红薯、小米、鸭肉、核桃、木耳、蜂蜜。

秋分:昼夜平分。公历9月22-24日交节。

习俗:在秋分时节,是传统的“祭月节”。我国自古就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代社会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推荐饮食:润肺生津、养阴清燥。黑木耳、百合、银耳、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公历10月08-09日交节。

习俗: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时节的习俗。

推荐饮食:养阴防燥、润肺益胃。牛肉、豆类、海带、紫菜、芝麻、核桃、银耳、牛奶、鱼、虾。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公历10月23-24日交节。

习俗:在我国的广西下雷镇,有“壮族霜降节”。其来源与下雷土司传说和庆丰收有关。

推荐饮食:补气养胃。猪肉、牛肉、梨、苹果、橄榄、白果、栗子、花生。

立冬:冬季的开始。公历11月7-8日交节。

推荐饮食:增加热量。木耳、蘑菇类、羊、虾、海带、牛奶、豆浆、蛋类、核桃、杏仁。

小雪:意味开始下雪。公历11月22-23日交节。

习俗:小雪到,吃糍粑”,是我国江南水乡的一种传统习俗。

推荐饮食:调节心情,适宜温补。羊肉、牛肉、、栗子、白果、核桃,香蕉。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公历12月6-8日交节。

推荐饮食: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牛肉、鲫鱼、海参、核桃、桂圆、枸杞、莲子。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习俗:在中国的北方地区,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家境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语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推荐饮食:胡萝卜、西红柿、梨、猕猴桃、甘蔗、柚子。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公历1月5-7日交节。

推荐饮食:养肾防寒。鲢鱼、木瓜、樱桃、栗子、核桃仁、杏仁、大枣、桂圆。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20-21日交节。

习俗:大寒准备过春节,“小寒、 大寒、 杀猪过年”。大寒节气中,其间有一个对于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腊八。在这一天,人们用五谷杂粮加上花生、栗子、红枣、莲子等熬成一锅香甜美味的“腊八粥”。

推荐饮食:保阴潜阳,注意防寒。樱桃、栗子、核桃仁、杏仁、大枣、桂圆。

扩展资料

节气由来: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时代人们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而制定的气候规律。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古人命名为“黄道”,也称“日道”,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间相隔15° ,就形成了24个节气。24个节气其实就是24个时令点,每月2个。

二十四节气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降雨降雪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以及记载了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现象的时刻。

我国干支历二十四节气开始的日期,与国际通用的公历几乎一致,最多相差一两天,这也正是因为干支历和公历一样,都是按照地球一年绕太阳公转一周作为依据。

干支历与地球环绕太阳的周期运动有关,其年月日全由太阳视运动决定,与太阴月相无关。但它又与通常的阳历(如公历)不同,后者月长由人为规定而与天象无涉,所以它是有中国特色的阳历。

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全国地质灾害调查规划的任务和部署

《二十四节气》百度网盘观看?链接:

链接:s://pan.baidu/s/1Phl1HBTU1sJEYRh_zcPzmw

?提取码:NORH

针对不同目的,服务不同领域,用不同精度,从点、线、面三个层面全面部署全国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图6.1)。

6.3.1 继续完成全国山区和丘陵区的地质灾害普查(1∶10万)

至2008年,全面完成全国山区和丘陵区677万km2的地质灾害普查,全面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体系,编制防灾预案,从根本上切实保证人民生命安全。

(1)主要任务

1)在“以人为本”的原则指导下,查清地质灾害或隐患的分布状况,进行地质灾害区划;

2)通过调查,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发生条件、危害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

3)积极为地方减灾防灾服务,协助地方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体系;

4)开展信息集成与综合研究,研究地质灾害易发区不同诱发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研究确定各诱发因素诱发地质灾害临界值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山区降雨与地质灾害发生的关系研究,研究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地质灾害防治的更有效的手段,提高地质灾害的预报预警能力;

5)通过调查,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建立档案,建设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2)工作部署

地质灾害普查区域为突发性地质灾害发育的山区和丘陵区,以县(市)为基本单元开展普查工作。目前全国山区与丘陵区及其过渡带面积677万km2,共计1583个县(市)。按到2005年,国土大调查将部署完成700个县(市)的调查,面积约208万km2。

2004~2005年,完成84个县(市)地质灾害普查。

2006~2008年,完成883个县(市),469万km2的地质灾害普查,全面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体系。

6.3.2 开展平原区1∶5万~1∶25万地质灾害调查

在平原区,针对地面沉降、地裂缝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开展1∶5万~1∶25万地质灾害调查。2008年之前,完成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汾渭内陆盆地等地区共计16.1万km2的地质灾害调查;2010年之前,完成松嫩平原、辽河盆地、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共计13.9万km2的地质灾害调查。

6.3.3 开展重要经济区带、重大工程区、地质灾害高发区1∶5万地质灾害调查

2006~2010年,在14个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以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的区域150万km2,以缓变性地质灾害为主的区域20万km2)、6个重大工程区和重要经济区带,为减少灾害损失、保证重大工程合理部署和安全,开展1∶5万地质灾害调查,重点是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调查和评价。

(1)主要任务

1)编制“1∶5万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

2)制定“1∶5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和标准”;

3)开展14个大区和6个重点工程区1∶5万地质灾害调查,进行风险区划,提出防治建议;

4)建立调查数据库。

(2)工作部署

2006~2007年,进行吕梁山以西的黄土高原区、陇东青南地区、秦巴山地区、川东-鄂西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华北平原区、南水北调西线、西气东输、宝成输油管线(1∶5万)地质灾害调查。

2008~2010年,进行湘西-黔西地区、青藏高原东缘区、横断山区、藏东南高山峡谷区、辽东-北京北山区、汾渭地区、江汉地区,中俄输油管线、涩宁兰天然气管线、汉川天然气管线(1∶5万)地质灾害调查。

(3)各区基本情况

1)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区:

a.吕梁山以西黄土高原滑坡、泥石流区。本区黄土节理发育,湿陷性强,为垄岗梁峁地貌。多暴雨久雨天气,激发滑坡所需的临界暴雨强度较低。

b.陇东、青南滑坡泥石流区。西秦岭山地,海拔在2500~4500m之间,相对高差在1000~2000m之间,中高山地形。岩体类型以变质岩岩组、碳酸盐岩组为主。西礼盆地、徽成盆地有碎屑岩类和黄土。年降水量一般为600mm。

c.秦巴山地滑坡、泥石流区。强烈上升的褶断山地。地层岩石以变质岩和岩浆岩为主,并普遍有小面积黄土分布。断裂发育。年降雨量在800~1200mm之间。

d.川东、鄂西滑坡、泥石流区。该区以中山地貌为主,坡陡谷深。地层从古生界到中生界皆有出露,以沉积岩建造为主,主要为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1800mm之间。e.湘西、黔西滑坡、泥石流区。该区地貌为高中山、中山,地形切割强烈。降水丰富。岩石以碳酸盐岩及碎屑岩为主,断裂发育。

图6.1 全国地质灾害调查规划图

图6.1 全国地质灾害调查规划图

f.青藏高原东缘滑坡、崩塌区。本区以高、中山为主。变质岩、岩浆岩分布广泛,主要为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构造复杂,自北而南有纬向、华夏、经向、歹字型及新华夏等多种构造体系,活动断裂密集,又处于我国著名的南北地震带展布范围。年降水量在600~1400mm之间。

g.横断山滑坡、崩塌区。该区地势北高南低,从高山为主到中山为主,地形切割强烈。岩性复杂,碎屑岩、碳酸盐岩及变质岩、岩浆岩均有大片出露、基岩软硬相间。歹字型构造与经向构造重接复合,活动断裂密集,属滇西地震带展布范围。年降水量在400~2000mm之间,自北而南迅速增加,气候垂直分带也很明显。

h.藏东南高山峡谷滑坡、崩塌、泥石流区。属雅鲁藏布江下游,有尼羊曲、帕隆藏布江等支流,是我国海洋性冰川的集中分布地区。由于降水丰富、气温较高,冰川运动速度快,消融强烈,夏秋季节降雨量很大。河谷大多沿活动断裂带发育,两岸地形陡峻、岩层破碎,冰川堆积物特别丰富,邻近地区地震活动又十分强烈。

i.辽东-北京北山泥石流区。该区为山高坡陡、沟深谷狭山区。广泛分布变质岩、岩浆岩。由于东、南坡迎海,雨量丰富,多暴雨。地震活动强烈。地质灾害性强、范围广、规模大、灾情重。沟谷型泥石流以大中型为主。泥石流灾害点12.4万处,泥石流密度7.9个/100km2,造成130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12亿元以上。北京北山1950年、1969年、12年、16年和17年的几次性泥石流,共造成213人死亡。

2)缓变性地质灾害调查区:

a.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张家港、江阴、南通、盐城、启东、东方、大丰、杭州、嘉兴、湖州、宁波、温州等。长江三角洲第四系厚达200~300m,岩性主要为细、粉砂及淤泥质粘土、砂质粘土等,承压含水层分布广泛,含水层厚度各地不一,从十几米到百余米。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最早发现地面沉降、危害和损失最严重的地区,长江以南累计沉降量超过1000mm的地区约300km2,超过200mm的地区近1万km2,在区域上连成一片。总损失近3500亿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b.华北平原区。华北平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和河南等省(市)平原区,面积14万km2,是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最具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之一。由于地下水的长期超量开,华北平原成为世界上超地下水最严重的地区,也是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最大、地面沉降面积最大、类型最复杂的地区,其中又以京、津、冀、鲁地区表现最为突出。地面沉降直接导致华北平原滨海低平原区地面标高损失,造成铁路路基下沉、风暴潮灾害加重;由于影响泄洪,致使地面长期积水、厂房被淹;由于地面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受损,大规模市政基础设施被破坏;由于地面沉降,引发了多处地面坍塌和地裂缝地质灾害;由于地面沉降,使本地区经济愈发展灾害损失便愈大,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全球气温上升引发的海平面上升再加上地面沉降,时刻威胁着河口滨海地区包括华北平原低海拔地区人类的生存。因此说大面积的地面沉降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c.汾渭地区。汾渭盆地地裂缝带,自六盘南麓宝鸡沿渭河向东,经西安到风陵渡转向北东,沿汾河经临汾、太原到大同,宽近100km,长近1000km。地面沉降主要在关中盆地的西安和山西太原。受构造控制作用形成断陷盆地,活动断裂以近东西向,北东东和北东向为主,盆(谷)地中松散沉积物分布广泛,以第四纪冲-湖积层和黄土堆积为主,黄土具有弱—强湿陷性,含水层分上下两层结构,即上部为潜水,下部普遍分布承压水,承压水头一般是数米,个别达数十米。榆次市地裂缝已造成81幢建筑物受损,18处公路严重破坏,直接经济损失达13115万元。

大同市较大规模的地裂缝有10条,总长度已超过34.5km,造成建筑物毁坏,道路、桥涵、地下管道开裂,铁路扭曲变形,直接经济损失15650多万元。西安市截止1995年累计沉降量超过200mm的面积为145.5km2。太原市地面沉降中心在晋阳湖、吴家堡一带,最大沉降量为3700mm,经济损失在数千万元以上。

d.江汉地区。江汉平原沉降区包括荆州市、公安县、石首市、监利县、华容县、安乡县、南县、洪湖市、岳阳市等。地貌类型为平原,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厚约170m,主要为砂、砂砾石层与粘土、砂粘土交互层,潜水含水层不发育,主要为承压水,承压水含水层富水程度在平原中部较强,至边缘逐渐减弱,水位埋深在0.4~3.0m之间。抽水引起建筑物变形破坏。

3)重大工程建设区:①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②西气东输工程区;③宝成输油管线沿线;④中俄输油管线沿线;⑤涩宁兰天然气管线沿线;⑥汉川天然气管线沿线。

6.3.4 开展重要交通干线1∶1万~1∶5万地质灾害调查

2004~2010年,完成2.5万km铁路沿线1∶1万~1∶5万地质灾害调查,其中包括拟建西部铁路约1.6万km,复线铁路建设约0.7万km,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的铁路沿线约0.2万km。

完成20万km山区省级以上公路沿线1∶1万~1∶5万地质灾害调查,完成拟建1万km高速公路沿线1∶1~1∶5万地质灾害调查。

铁路沿线两侧调查范围:保证铁路安全运营,重点是铁路涵洞和隧道。

高速公路沿线两侧调查范围:保证公路安全运营,重点是公路涵洞、隧道和桥梁。

(1)主要任务

1)编制1∶1万~1∶5万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

2)制定1∶1万~1∶5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和标准;

3)开展2.5万km铁路沿线和1.8万km高速公路沿线1∶1万~1∶5万地质灾害调查,进行风险区划,提出防治建议;

4)建立调查数据库。

(2)工作部署

据我国交通中长期发展规划,我国2005年将拥有铁路7.5万km(西部地区1.8万km),其中电气化铁路2万km;拥有公路160km,其中高速公路2.6万km。2010年,铁路将达到8万km,其中电气化铁路3万km,高速铁路5000km;拥有公路180万km,其中高速公路3.6万km。铁路建设重点在西部地区。

为此,应优先安排山区,尤其是西部山区铁路和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调查。

1)铁路调查部署。

①西部规划建设新线约1.6万km,包括:?西北、西南进出境国际铁路通道:中吉乌铁路喀什—吐尔尕特段,中越通道昆明—河内段,中老通道昆明—景洪—磨憨段,中缅通道大理—瑞丽段;?西北至华北新通道:太原—中卫(银川)线、临河—哈密线;?西北至西南新通道:兰州(或西宁)—重庆(或成都)线;?新疆至青海、西藏的便捷通道:库尔勒—格尔木线、龙岗—敦煌—格尔木线;?西部区内铁路:精河—伊宁、奎屯—阿勒泰、林芝—拉萨—日喀则、大理—香格里拉、永州—玉林和茂名、合浦—河唇、西安—平凉、柳州—肇庆、桑根达来—张家口、准格尔—呼和浩特、集宁—张家口。

②已有铁路复线建设沿线约0.7万km,包括:成昆复线(1110km)、南昆复线(660km)、黔桂复线(600km)、渝怀复线(580km)、宁西线西合复线(950km)、皖赣复线(520km)、包西复线(920km)、包兰线西段复线(560km)、兰青复线(190km)、青藏线西格段复线(810km)。

③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的铁路沿线约0.2万km,包括:宝成铁路(700km)、青藏线格尔木—拉萨段(1300km)。

2)公路调查部署。①完成20万km山区省级以上公路沿线1∶5万(重点地区1∶1万)地质灾害调查;②完成拟建1万km高速公路沿线1∶1万地质灾害调查。

6.3.5 开展重点城市和人口密集区1∶1万~1∶5万地质灾害调查

2006~2010年,在座国家重点建设的人口密集城市(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以及东北地区的6座矿业城市开展1∶1万~1∶5万地质灾害调查,查明地质灾害点和地质灾害隐患点,有效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城市的合理布局和土地利用提出建议。

(1)主要任务

1)完成座国家重点建设城市1∶1万~1∶5万地质灾害调查,开展风险评价,为城市的合理布局和土地利用提出建议;

2)完成东北地区的7座矿业城市1∶1万~1∶5万地质灾害调查;

3)建立调查数据库。

(2)工作部署

到2005年,全部完成700个县(市)的1∶10万的地质灾害调查。

2005~2010年,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三大城市带为重点,开展系统的城市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并在省会级城市和沿海重要城市逐步部署。推进东北地区矿山城市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工程,力争取得明显效益,加以推广。

(3)调查区情况

1)国家重点建设的人口密集城市。本规划以人口百万以上的城市(表6.1)列为此类。

表6.1 人口百万以上的城市 单位:万人

续表

2)矿业城市。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许多城市都是因为矿业开而由小到展起来的,辽宁省的阜新、抚顺、鞍山及黑龙江省的鸡西、鹤岗、双鸭山等都是这一类型的矿山城市。经过几十年的开,有的城市已经面临着矿产枯竭等问题,即使部分城市矿产依然丰富,也同样面临着长期开而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地面塌陷、滑坡、崩塌是这类城市主要的地质灾害。开展矿山城市地质灾害调查,对加速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促进地区经济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6.3.6 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系统

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地质灾害调查的数据集、数据管理、综合处理等全过程实施信息化,使地质灾害调查工作能够有效、快捷地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遥感技术,使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得到提高,实现地质灾害调查数据集和综合处理的标准化及快速化,把地质灾害调查的传统工作方式转变为现代数字化工作方式,提升调查工作的技术水平,为实现野外集、数据传输、数据综合及信息服务的地质灾害调查流程信息化奠定基础。地质灾害调查系统主要由野外集系统与室内桌面处理系统组成。

其主要工作内容是:

1)基于地质调查移动计算机,选用掌上机或平板电脑,集成GPS技术、移动数据传输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根据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数据模型,建立野外数据录入系统、调查点定位系统、数据移动传输系统、野外素描图编绘系统及多媒体影像编录系统。

2)建立野外数据综合管理系统。提供野外调查线路设计、野外调查工作部署、野外调查数据接受,野外数据集成管理等功能。

6.3.7 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区划和风险区划标准体系

建立1∶25万、1∶10万、1∶5万和1∶1万地质灾害区划和风险区划指标体系,规范区划方法和表达形式。

6.3.8 完善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或标准、规范体系

完善1∶25万、1∶10万、1∶5万和1∶1万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形成规范的地质灾害调查技术标准。

6.3.9 建立地质灾害调查制度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制度,明确调查周期、调查内容、调查责任和资金来源,以保证地质灾害调查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