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天气预报15天_白银市天气预报15天查询结果表
1.马拉松遇难者女儿通过认出父亲,关于这场比赛都有哪些疑点?
2.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越野赛21人遇难 一场越野赛缘何成了“夺命跑”
3.快评丨甘肃白银马拉松事故21人遇难:做不到万无一失就一失万无
因为在举办白银马拉松比赛的地点位于比较偏僻的甘肃中高原地带。这里的信号比较差,以及人员以及车辆都比较少。所以发生事故之后,这些参赛选手有些都已经休克昏迷,就没有人及时向主办方回复消息,也丧失了回复消息的能力。还有就是路过行人跟车辆发非常少,发现这些晕倒人几率也是非常小,所以信息传回非常慢。等到主办方知道发生意外的时候都是三个小时之后,所以才会造成这么多人员伤亡。主办方寻找救援队也需要时间。所以主办方才会四五个小时之后组织到救援队来救援。关于官方在出事后五小时后才组织救援队救援,我有下列几个观点:
举办马拉松地点比较偏僻,信号差人员稀少。举办白银马拉松的地点位于甘肃偏远中高原地带。中高原地带氧气相对于平原比较稀少,人们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有很多人都已经倒地不起,昏迷,抽搐,这些人已经丧失行动能力。不能向主办方及时传回救援信息。偏僻路线行车和行人都比较少。发现这些遇难者的几率也更小,没有及时的收到信息,所以救援队才会晚去。寻找救援队也需要时间。由于是中高原偏僻地带。距离市区以及各个市县都比较远,加上主办方寻找合适救援队也需要时间。而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是需要打电话寻找专业的救援队才能进入这些地区,所以说需要的时间也非常长。偏僻地方山路救援队车辆也不方便进入。事发地点是位于甘肃高原地区,在许多车辆以及救援人员在进入时都会有高原反应,车辆在过山路时也会很颠簸。大型车辆都不好进入。所以等到救援人员赶到事故发生现场至少都要五六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关于甘肃白银马拉松事故发生之后官方在五个小时后才组织救援队进行救援,大家还有什么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马拉松遇难者女儿通过认出父亲,关于这场比赛都有哪些疑点?
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的主办方没有给选手说明当时天气,并且在比赛出现一定事故的时候,主办方没有立即停止比赛,而且事故发生以后虽然白银市道歉了,但是白银电视台播放的内容依然是他们开幕式开心的场景,因此给人感觉是特别不负责任的。
在当时天气出现转变以后就应该立即对比赛做出一定的调整,而不是任由那些参赛者继续向前,并且在比赛开始前也应该给选手说明当时的天气情况。
第一,主办方的不负责
在这件事情当中,我认为最主要的责任就是主办方,他们在进行山地马拉松之前就应该给参赛选手说明当时的天气情况。
因为山地不同于城市,如果出现恶劣天气可能会导致滑坡或者是泥石流一些严重的自然灾害发生。
并且在天气出现问题,而且有些选手出现问题的时候,主办方也应该及时喊停,而不是让比赛继续。
第二,白银市存在问题
在这件事情发生以后很多家属都是特别难受的,而白银市当时对遇难者的家属也做出了道歉。
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白银市的广播台当中,他们依然播着马拉松选手兴高烈的参加开幕式。
白银市的种种行为让人感觉是特别不负责任的,自己的家人已经去世了,但是电视台播的内容,依然是他们好好的样子,这会让家属感到特别的难过。
作为主办方应该为每个参赛选手的姓名负责,而作为白银市也应该去积极的承担自己的责任,而电视台也应该对于自己播放的内容进行一定的审核,而不是将已经发生悲剧的事情又再一次放出来,这让人感觉是特别讽刺的,而且有些人也感觉是特别没有责任心的。
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越野赛21人遇难 一场越野赛缘何成了“夺命跑”
在甘肃白银市举办的这场马拉松比赛引起了全国网友的关注,5月22日,这场由172名参赛者组成的马拉松赛事在白银市拉开帷幕,但是却又21名马拉松运动员永远的留在了赛道上,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一位遇难者的女儿通过认出了自己的父亲,同时还向这场马拉松主办者,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为什么参赛者在遇难后没有第一时间和家属取得联系?赛程的应急预案是怎样的?为什么极端的天气没有预警?为什么没有发布情况说明?遇难者家属赶到现场的时候为什么找不到具体的联络人?
一、为什么没有针对恶劣天气的应急预案?山地马拉松不同于常规的马拉松。我们都知道马拉松是个非常耗费体力,而且耗时比较长的运动,这次的山地马拉松举办地是在甘肃的白银市,我们都知道这个地区是以山地为主,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可能遇到的条件都应该考虑在内,但是主办方似乎并没有针对恶劣天气的应急预案。
二、为什么没有关注天气情况?别说是这样一场规模庞大的赛事了,就连我们每个人日常出门看一下天气,似乎也成为了惯例, 但是在这场马拉松举办之前,主办方根本没有关注到天气的变化情况,更不要说提醒参赛者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预防准备。初次之外,主办方也没有提供足够的赛事后勤和措施。在比赛开始的时候已经狂风大作,但是还要继续进行,最终酿成了悲剧。
三、希望能吸取教训。这场马拉松赛事给我们带来了惨痛的教训。同时也希望以后在进行大规模的赛事时候,一定要考虑周全,有危险情况的时候及时叫停活动,保障参赛人员的人身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快评丨甘肃白银马拉松事故21人遇难:做不到万无一失就一失万无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越野赛的CP2-CP3段属于急上坡,必然导致速度下降,在大风大雨的极端天气情况下,更容易导致人体失温
在马拉松赛事爆发式增长的同时,赛事人员储备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并没有跟上,志愿者及相关工作人员培训也不到位,导致马拉松赛场乱象频出
5月22日9时,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开赛,共172人参赛。随后遭遇极端天气,多名选手在高海拔赛段出现严重失温,21人不幸遇难。
172人参赛,21人遇难,其中包括多名国内越野跑的顶尖选手。如此重大的伤亡极为罕见,远远超出了公众对于马拉松这一赛事的普遍认知。
在亚高原无人区举办比赛,防风防雨保暖等必要装备是否纳入了赛事的强制装备要求?在赛道路段尤其是无人区是否准备了完备的应急点和补给站?面对突发的极端天气,赛事举办方终止比赛是否及时、应急预案是否充分?
目前,甘肃省委省已成立调查组,对原因进行进一步深入调查。对于国内近年来几乎遍地开花的马拉松赛事而言,这一悲剧更是一面镜子、一记警钟。
越野赛属于极限运动
要求高于普通马拉松
5月22日13时许,越野赛高海拔赛段20公里至31公里处受突变极端天气影响,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参赛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部分参赛人员失联。
随后,当地停止比赛并组织多方力量搜救失联人员。由于赛段内地形地貌复杂,加上夜间气温再度下降,搜救难度进一步加大。
截至5月23日9时30分,官方确认有21人遇难,另有8人轻伤在医院接受治疗。
据一名参赛者回忆,比赛当日早上阳光明媚,坐摆渡车抵达赛点时天气已转阴,随即起风,“开枪前我跑了两公里来热身,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儿,更麻烦的是,跑完这两公里,身上也没有热起来”。
这名参赛者称,在越野过程中,他先后经历了下雨、逆风,其间“发现十根手指都没有感觉了,同时觉得舌头也冰凉了”。他果断决定下山,“我撤到山腰,蓝天救援队的人员指引我到一个小木屋,屋内已经有10位左右先撤下来的选手了。在小木屋等待救援的一个多小时,小木屋里选手的人数已经接近50人”。
官方将此定性为“一起因局部天气突变发生的公共安全”,正在展开调查。
“山地越野赛和城市马拉松完全不是一回事。越野跑是山地跑,遇到上坡是需要徒步的,并不会全程跑完,平坡和缓坡以及下坡才需要跑动。传统的城市马拉松,赛道以平坡为主,是可以全程跑完的。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的CP2-CP3(CP即打卡点)段属于急上坡,必然导致速度下降,在大风大雨的极端天气情况下,更容易导致人体失温。”户外旅行从业者“艾艾艾小艾”说,越野跑的赛道基本都是山上的野路,是人踩出来的路迹,因此越野跑是更偏向于长距离徒步的运动,而不是普通马拉松。
据“艾艾艾小艾”介绍,越野跑补给的概念和马拉松差不多,区别是越野跑会更“因地制宜”,它设置补给点的距离会根据实际路况难度考虑,而不像城市马拉松一样进行固定距离补给。
马拉松急救跑者Seeker进一步分析,普通马拉松与山地越野赛的区别,首先是距离。普通马拉松的距离是42.195公里,但越野赛的比赛距离更长,比如50公里、100公里,甚至可能会是200公里。其次,赛道不同。普通马拉松会将赛道设置在平地上,而越野赛的赛道一般会选择山地,道路比较崎岖。再次,装备和救援不一样。马拉松是在城市举办的,沿路的志愿者、救援人员更多,救援更方便,但越野赛有时需要过夜,需要的装备也更加复杂。
将风衣列为建议装备
被质疑不符赛事标准
发生后,不少越野界人士提出质疑,指责组委会对天气预估不足,未将“风衣或冲锋衣”等防风保暖服装列为参赛的强制装备,导致参赛者在风雨中过快失温。
5月23日,有媒体指出,此次赛事的强制装备准备工作和补给配备或不符合山地跑赛事标准。
中国田径协会此前公布的《中国越野跑运动赛事组织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选手提出了强制装备要求,强制装备清单须在赛事报名说明里进行明确说明,并要求赛事组织者须在选手签到时对强制装备进行检查,并在赛事中途设置一个或多个装备检查站,原则上须进行轮检,条件不允许的赛事可进行抽检,抽检人数不得低于抽检项目参赛人数的50%。
该标准中规定携带的包括但不限于的强制装备中就有保温毯;高海拔赛事,须要求选手携带具有防风及保暖作用的外套等。但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公布的强制携带物品清单中,未强制要求携带具有防风及保暖作用的外套等。
此次越野赛报名披露,组委会强制参赛者携带的装备包括号码布、计时芯片、电子轨迹、GPS跟踪器、照明设备(头灯)、水具、救生毯、口哨和手机,其中前4项注明由组委会提供。组委会称,未携带强制装备所造成的后果由参赛者自行承担。至于“风衣或冲锋衣”则被列为“建议装备”。
也有参赛人员透露,因地貌等原因,在山顶的CP3没有补给点。暴露的山体让人无处可以休息,且无法在此处退赛;还有的参赛人员考虑到天气预报并无异常,以为天气会很热,担心自己可能中暑。
在访中,不少越野赛跑者表示,自身经历过才知道强制装备的重要性。比如,TNF100(越野跑系列赛事)的强制装备包括冲锋衣、防水裤、羽绒服、头巾(组委会发)、帽子、手套、头灯等。
“所有这些装备都要在赛前一天接受检查,方可注册拿到号码牌。第二天出发后,每个CP都有随机检查,确保你有需要的强制装备,否则强制退赛。整场比赛一共5个CP,每20km一个,每个CP都有急救人员,沿途有巡逻车辆。这些强制装备适用于几乎所有距离的越野比赛。”一名超马越野赛跑者说,一个负责任的组委会要提供相应的安全保障工作,以及更严格的强制装备检查。
“这次再次证明强制装备其实是对顶级跑者的一种保护,并非故意增加他们的负重。”一名超马越野赛跑者撰文称,他曾经在国外参加TNF100时在87km处也经历过失温,“我当时在第二阶段外周供血下降并四肢冰冷无知觉,在凌晨两点半左右,我坐在路边裹着太空毯,想着歇一下继续时被巡逻车发现。巡逻人员给我测了体温,然后强制我退赛,将我载回CP4接受现场急救医生评估,并给予体温恢复治疗。我看到同在CP4的还有一人刚进入失温,也就是第三阶段,意识模糊,已被抬上车送去附近医院”。
马拉松赛事出现井喷
专业人员储备跟不上
近年来,全国各地各项马拉松赛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据Seeker介绍,自从院2014年印发《关于加快发展 体育 产业促进 体育 消费的若干意见》后,马拉松赛事便迎来井喷式爆发。仅2019年一年,马拉松赛事就达1828场,平均一天就有5场比赛。然而,在赛事爆发式增长的同时,赛事人员储备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并没有跟上,志愿者及相关工作人员培训也不到位,导致马拉松赛场乱象频出。
中纪委发文称:“一些地方看中举办赛事的宣传效应,加上能够拉动区域消费,收取企业赞助费、广告费,打造 旅游 品牌等因素,纷纷热衷办赛。然而,一些赛事往往只盯着经济效益,不愿意在服务和安全上多投入。有的承办企业根本不具备组织高风险 体育 赛事的资格和能力,只重视设置高额奖金等奖项吸引选手参赛,急功近利。一些地方相关部门在指导与监督上不想管或不会管,有的甚至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极易导致发生安全事故。”
有业内人士提出,目前相当数量的赛事公司在宣传方面下足了功夫,却忽视了选手的真正诉求。职业选手包乐(化名)说:“现在许多马拉松赛事,动辄将几百万元花在电视转播和舞台搭建上,真正花在选手身上的钱不过几万元。时间长了,这些赛事举办方必然会被淘汰。”
“另外,一些相关部门或者赞助商并不懂赛事,使得马拉松赛事变成了单纯的以推介城市形象和 旅游 为目的,赛事主办方一边倒地把精力与投入到如何规划‘最美’赛道上。很多举办马拉松的城市陷入一个怪圈,地方很想要业绩但又不想承担风险,这些因素对选手的赛事体验影响很大。”包乐说。
“艾艾艾小艾”建议,对于此类赛事,主办方应该提高参赛者的门槛,强制参赛选手携带装置;有关部门应该严格审核主办方的资质、经验和能力。
Seeker也认为,有关部门应该提高赛事组织者的标准,制定量化指标;主办方也应该做好赛事保障工作,提高组织能力。
在Seeker看来,此事应对广大跑步爱好者起到警示作用:一定要慎重对待马拉松比赛,对于可能出现的危险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切不可存在侥幸心理。敬畏生命,敬畏马拉松,更要敬畏危险性极高的越野赛。
22日,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黄河石林景区举行的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遭遇极端天气,截至23日8时,共搜救接回参赛人员151人,其中8人轻伤,在医院接受救治。21名参赛人员找到时已失去生命体征。
比赛线路图,危险情况主要发生在CP2与CP3之间的赛道。 图据网络
21人遇难,已构成特别重大的运动赛事安全事故。如此严重的后果,打了赛事组织、承办方一个措手不及,也让外界倍感突然而震惊。突如其来的极端天气具有很强的破坏力,据指挥部介绍,当天中午1点左右,高海拔赛段遭受突变极端天气影响,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参赛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部分参赛人员失联。
原因还有待调查,责任也有待厘清。高海拔地形地貌复杂,天气变化多端,这是可以预见的情况,因而也应做好相应的应急和处突准备,以万全之策迎接各种风险和考验。一项赛事的筹备,天气预报和极端天气应对是基本要素,马拉松赛事本来就充满着各种意外,越野马拉松更具挑战性,对参赛选手和赛事组织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对于选手来说,因为越野跑专业性很强,前期投入较大,除了舒适的越野鞋,性能良好的冲锋衣,贴身合体的越野背包,头灯手掌等参赛装备,还要具备较强的自补给和防护能力,而不能盲目参加。
赛事组织方和承办方更要做到万无一失,否则在赛事安全上就可能“一失万无”。 越野马拉松赛事风险相对更高,在高海拔地段组织比赛更要谨小慎微,预防一切可能性情况发生。虽然天气预报不会百分之百准确,但在高海拔地段做好一切极端天气的可能性准备,这是赛事安全性的应有之义,也是对专业赛事组织的基本要求。如在整个赛事的高风险地段,多准备一些CP点和补给站,组织方和承办方组织专业的救护队跟在比赛队伍后面,进行全程跟踪,沿途多设一些救护施备和人员,完全可以做到有效预防、及时救治和果断处置。
退求其次,即便囿于赛事成本等因素的考虑,无法做到高风险地段的全程性覆盖式预控,但针对可能出现的冰雹、冻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以及气温骤降对身体不适带来的影响,要求参赛选手准备好设施、药品和装备等物品,对参赛选手的专业能力进行必要的把关,也能最大限度控制好风险隐患,出现意外时也能有效应对。此次不管怎么看,赛事组织方都显得“特别业余”。
是经验不足,还是预料不到?面对如此严重的后果,一切辩解都苍白无力,既暴露出赛事组织上的专业缺失,又暴露出马拉松赛事井喷化增长的态势下,整个行业粗放型发展的弊端,并由此酿成了运动安全事故。 马拉松赛事作为全民健身的重要载体,按理“多多益善”,不过大型群众赛事的举办又需要高度的责任和专业素养,基于安全防控应以“宁缺勿滥”为基本原则。离开了专业性、精细化和审慎性为基础,各种意外难免就会发生。
数据显示,2017年在 体育 总局登记注册的赛事场数达到1102场,参赛规模达到498万人次。与此对比,2015年全国赛事数量134场,2014年仅为51场。不过4年间,增长20倍有余,并保持着旺盛而强大的后劲。时下的各级马拉松赛事,多取的主办、专业机构实施等运作模式,不过在随着全民“办马”的风潮兴起,行业发展粗放型状况未得到改善,没有专业性作为保障,赛事组织就无法做到规范,出现各种意外就在所难免。21人遇难,再一次表明狂热的马拉松该降点温了。
作者 堂吉伟德
编辑 黄静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