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天气预报一周_庐山天气预报一周7天10天15天
1.此时去庐山应注意些什么
2.去庐山瀑布玩需要准备什么东西?什么时间去最好?
3.为啥中国的天气预报这么不准求大神帮助
武功山预报有雨不一定会下雨。
武功山位于江西省,是一个以自然风景而闻名的旅游胜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前往武功山旅游,所以准确的天气预报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然而,预报的结果并不能完全确定是否会下雨,这取决于多个因素的综合考虑。
首先,天气预报是基于各种气象数据和模型进行预测得出的,但这些数据和模型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气象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都会对预报结果产生影响。由于气象条件的复杂性和变化性,预测雨水的有效性也会受到限制。
其次,地理环境也是影响天气预报准确性的因素之一。武功山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围地势会影响雨水的分布和强度。通过气象仪器和技术的预警和预测,可以得出下雨的可能性,但实际上是否下雨还与当地的地质和气候条件有关。
武功山的地理环境
武功山风光旖旎,海拔高差1600米,为景观奇特的花岗岩,混合岩中地貌,红壤、黄壤、黄棕壤、高原草甸沿海拔高度梯型分布。武功山地质构造以花岗核杂岩构造与峰崖地貌为主,说明山体在古地质年代中,是湘赣海域的一个孤岛。
武功山为赣江水系的袁水、禾水和湘江水系的洣水、渌水的分水岭。北侧的袁水、渌水谷地为断裂谷地,分水岭低缓,京九铁路、浙赣铁路、分文铁路沿此通过。
武功山历史上曾与衡山、庐山并称江南三大名山,被冠以衡首庐尾武功中。武功山奇峰罗列。瑰崎壮丽;怪石林立,形态诡异处处深壑幽谷,美妙绝伦;峰峰悬崖峭壁,涌泉飞瀑。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武功山
此时去庐山应注意些什么
2010年01月1日九江庐山天气预报 白天多云,晚上阴 -1℃~-6℃ 3-4级
2010年01月2日九江庐山天气预报 白天小雪,晚上小雪 -2℃~-6℃ 微风
2010年01月3日九江庐山天气预报 白天阴,晚上多云 -3℃~-6℃ 微风
2010年01月4日九江庐山天气预报 白天阴,晚上阵雨 -2℃~-5℃ 微风
详情请访问: ://.ttgjx/tianqi-jiujianglushan.shtml
去庐山瀑布玩需要准备什么东西?什么时间去最好?
第一:凡到庐山避暑和游览,为保持身体健康,不生病,一般要随身携带夹绒衫。在山上途中感到凉意即要添加衣服,尤其是老年人生理调节较差,更须注意。
第二:到了宿地后,不要急于马上洗澡,可以先将内衣换下,过几小时后再洗热温水澡。洗完后,要立即穿足衣服,以防着凉。
第三:庐山的夜晚,凉风习习,砭肤透骨。因此要注意保暖,切不可贪一时之快,任山风劲吹,否则容易感冒。
第四:庐山各种水体矿化度较低,其离子总量多在每升六十毫克以下。有些不习惯饮用者,在饮后易引起肠胃不适。为避免腹泻或其它肠胃病,千万不要喝生水。
第五:初上庐山的人,由于生理节奏的突然改变,会引起一些生理功能紊乱,许多人初上庐山后便秘,可多吃含有丰富纤维素的蔬菜加以预防。
第六:初到庐山后,食量往往容易增大,因此要注意饮食卫生,开始不能吃得过饱。
第七:庐山太阳辐射强烈,每平方厘米表面积接受的年辐射量要比南昌多九千卡,因此,在庐山出游,切记要带好遮阳伞、草帽,散步则要选择林荫覆盖之地,避免皮肤受到强辐射日光的杀伤。
第八:庐山山石嵯峨,老年人出游,需带好拐杖,女青年爬山,千万别穿高跟鞋,否则会扭伤关节或使脚踝红肿疼痛。
为啥中国的天气预报这么不准求大神帮助
去庐山瀑布玩需要准备以下物品:
1. 舒适的鞋子:因为庐山瀑布地形较为崎岖,所以建议穿着舒适的运动鞋或登山鞋。
2. 防晒用品:庐山瀑布景区位于山区,阳光较强,建议携带太阳镜、防晒霜和帽子,保护皮肤和眼睛。
3. 轻便衣物:根据当地的天气情况,选择合适的衣物。夏季可能需要轻便透气的衣物,而春秋季可能需要携带一件外套或保暖衣物,以备变化的天气。
4. 雨具:庐山瀑布区域降雨较多,所以建议携带雨伞或雨衣,以应对可能的降雨。
5. 水和食物:在庐山瀑布景区内可能没有太多的便利店或餐馆,所以建议携带足够的水和食物,以备不时之需。
最佳时间去庐山瀑布是在春季和秋季,此时天气温暖舒适,风景明媚。避开夏季的旅游高峰期,可以避免人流拥堵。同时,也要留意当地的天气预报,选择没有雨水的日子前往,以便更好地欣赏瀑布的美景。
听到有人这样抱怨:早上六七点出门,明明外头下着大雨,广播里却说“今天白天晴间多云”,气象台可真敢报!气象台的同志说,其实在天气预报的表述中,白天是指早上8点到晚上8点,气象台并没“瞎报”! 这种现象并非个别。比如某地报雷阵雨,事后有市民到台里反映说,“就掉了几滴雨,你们预报错了”。然而实际上,出现打雷并伴有阵性降水就是“雷阵雨”,雷阵雨并不一定意味着大雨。 由于公众对不同预报产品的含义理解有偏差,产生了“预报不准”的误解。 老百姓理解的准确率,往往同气象学上的准确率有差别。例如预报西宁有雨,当雨落在北边,南边没有下雨的地方,老百姓就会说不准,这是因为预报在空间上不细;也就是说,老百姓认为的不“准”,其实是指的预报不“细”,这是对目前预报系统的挑战,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应该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级和公众对天气预报准确性及精细化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对天气预报信息的依存度日益加深。 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天气预报准不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天气变化受多种因子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系统,天气预报有时不准,原因也很复杂,尤其是夏季气候具有突发性强的特点。由于误差的存在,天气预报总在通过不断地滚动式预报来修订误差。然而,气象台提供的预报结果一经播报便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而市民一般则认为其就是当天的天气情况,这就造成了预报不准确的印象。另一方面,大部分公众对于天气预报是否准确的判断,是根据自身体验做出的。 “这么热的天,少说也有30多摄氏度,怎么气象台报最高气温才28摄氏度。”炎夏酷暑,很多人都听过这样的抱怨。其实,天气预报所说的气温是指百叶箱里的温度,它是在草坪上,距离地面1.5米,通风而且不受阳光的直射。但是人们的体感温度却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同样的气温,阳光下和树阴下感觉差别很大,有风和无风差别很大,湿润和干燥差别很大,感觉上的差别一般可以达到5摄氏度以上。 一个必须面对的事实:天气预报要做到百分之百准确是不可能的,而且几乎永远是不可能的,无论哪个国家都是如此。 事实上,精细化预报不是新名词,而且不乏成功案例。精细预报在国庆庆典、卫星发射等重要活动中的“出色”表现,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毫无疑问,要使日常预报实现定时、定点、定量的长远目标,就对预报技术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让模糊用语越来越少,真正做到从市民生活需求报天气,这正是未来预报要把握的方向和发展的必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