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巫山县重庆巫山县天气预报15天准确

万州天气预报_奉节天气预报

没走过就别瞎指挥,1600多公里的路你让人家多绕400多公里,最近就是随便你怎么走先到广州,上G4京港澳高速往北一直到岳阳,转随岳高速在湖北仙桃,转沪渝高速在恩施东/龙凤坝/G318出口离开下高速,朝恩施方向,直行 转弯进入G318再转弯进入G209 ,再走S201经过奉节巫溪。

这是最快捷的线路,今年我亲自走过,在恩施和奉节交接地有20-30公里高山路段,如果前几天当地没有没下大雪,路况是很好的。总之走前看天气预报,在恩施下高速预备防滑链(200左右),尽量调整到上午从恩施出发,午后就会到高山路段,路面即使有霜冻也化完了。不走这段就得一直走沪渝到万州下高速再上沪蓉高速回走到奉节,多400多公里(山区高速可是1.2元一公里啊),还有油耗。

重庆巫山县重庆巫山县天气预报15天准确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注解

竹枝词:古代四川的民歌。

唱:亦作“踏”,“踏歌”,唱歌以脚踏地为节拍。

晴:与“情”同音,谐音双关。这一句语意双关,既写江上晴雨天气,又写出了好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用了民间情歌常用的双关的手法,含蓄地表达出微妙的恋情。诗的语言通俗而雅致,优美而质朴,音调悠扬而婉转。

开头就用“杨柳”这一传统意象渲染环境,杨柳绽青,江水平堤,显见是极易撩人情思的早春季节。少女所见:春光明媚,杨柳青青,江中流水,平如镜面,环境极美;少女所闻:在这令人陶醉的美景中,她忽然听到江上传来熟悉的歌声,情不自禁地举目眺寻。“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以天气之“无晴”与“有晴”,谐人之“无情”与“有情”。把女主人公爱上了一个人,但对方尚未表态,时而惊喜,继而疑虑,终而迷茫,都融合在“道是无晴(情)还是晴(情)”中。见、闻、感自然流畅的融合,一个初恋少女的思情、盼情、羞情的心态便跃然纸上,把这种心态、写得极为关切、细腻,也极容易引起共鸣。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解

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

空蒙(与“蒙”通用):细雨迷茫的样子。

亦:也。

奇:奇妙。

欲:可以;如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也是一首写景状物的诗。本诗通过一次晴雨变化,对西湖做出了总体评价。晴天的西湖是一种美,雨中又别有情趣,是另一种美,二者各有千秋。诗人灵机一动,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西湖和西施仅一字之差,仿佛有着天然的联系,诗人信手拈来,涉笔成趣。这个比喻非常成功,直到今天,人们还经常把西湖称作“西子湖”。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解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爱惜。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花。

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花的尖端。

赏析

《小池》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品。诗人用朴实的语言展示了初夏的明媚风光,一切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行行是诗,句句如画,自然朴实,真切感人。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解

陂(bēi):指山坡。

衔:口里含着。

浸:淹没。

漪:指细细的水波。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腔:曲调。

信口:随口。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季节在夏末秋初。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口咬住一样,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牧童回村,横坐在牛背上,手拿短笛,悠闲的随口乱吹,谁也听不出是什么曲调。

诗人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所以他写牧童,让其“横牛背”。吹笛呢,则是“无腔信口”。总之,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知识点车辙雨

在炎热的夏季,午后常常会下一阵雨,而且一边下雨,一边还出着太阳,更有甚者,房前下了雨,房后却没有下。民间将这种雨称之为“车辙雨”,即以车辙为界,一边下了雨,而另一边却没有下。古诗“东边日出西边雨”描述的就是这样情景。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空中局部发生对流天气,从而造成小范围对流性降水,这也就是天气预报中常说的“局部有短时降雨”的含义。这种降雨虽来势猛烈,但往往持续时间短,而且雨量不会很大。

诗词名篇中的“秋”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解

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渚(zhǔ):水中的小沙洲。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风吹落的响声。

万里:指远离故乡。

长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一生。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其遗憾。苦,极。

繁霜鬓:形容白发多,如鬓边着霜雪。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潦倒:哀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赏析

《登高》这首诗于大历二年(767)秋所写。当时诗人病卧夔州,夔州在长江之滨。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秋兴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解

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草木在秋风中凋落。

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萧森:萧瑟阴森。

兼天涌:波浪滔天。

塞上:指巫山。

接地阴:风云盖地。“接地”又作“匝地”。

丛菊两开:杜甫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催刀尺:指赶裁冬衣。“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

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

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赏析

诗人用铺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抚今追昔之感。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的时光如流,人世的生命不永。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解

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此诗题一作《夜泊枫桥》。

江枫:江边的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愁眠:因愁而未能入睡之人。后人因此诗而将当地一山名为“愁眠”。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僧人寒山、拾得住此而得名。

赏析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乡感情。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解

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

逢:遇到。

寂寥:空旷无声,这里指景象凄凉。

春朝:初春。这里可译作春天。

排:推开。

碧霄:蓝蓝的天空。

嗾(sǒu):教唆,指使。

赏析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人不停地咀嚼、回味。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潮”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解

山行:在山中行走。

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径:小路。

斜:伸向的意思。

赏析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解

槛:栏杆。

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赏析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上露水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走离开了。皎洁的月亮不熟悉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照入大户人家。昨夜西风猛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词的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知识点“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原因

秋天的树叶为什么会由绿变红、变黄?原来,树叶的细胞里含有多种色素,如叶绿素(绿色)、胡萝卜素(橙色、红色或**)、叶黄素(**)、花青素(红色、紫色、或蓝色)等。其中以叶绿素最多,约占80%。春夏季节气温高,水分足,有利于叶绿素大量形成,于是新叶绿素不断代替老叶绿素,遮盖了其他色素,树叶看起来就是绿色的。

到了秋天,叶子中的含水量在逐渐减少,白天又正值天高云淡、艳阳高照,这种气象条件不但不利于叶绿素的形成,反而会破坏大量的叶绿素,但却利于花青素的积累,可以使细胞的酸性增加,使花青素呈红色。另外,霜冻低温还可以造成细胞间隙结冰,使细胞内部水分损耗,有利于水分减少,使细胞液变浓,颜色加深。这就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道理。

1、巫山在哪2、巫山县属于重庆哪个区3、巫山属于哪个省哪个市巫山在哪

巫山位于重庆市东北部。

巫山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三峡库区腹心,素有“渝东门户”之称,地跨长江巫峡两岸。东邻湖北省巴东县,西接奉节县,南与湖北省建始县毗连,北与巫溪县及神农架林区接壤。

巫山景点

1、巫三峡神女溪

神女溪是青石镇与飞凤峰之间的一条小溪,溪长15公里,由于水面湍急、溪浅道窄,其中有10公里为人迹罕至的原始山谷。二期蓄水已使水位上涨、水面趋于平稳;三期蓄水后,游客可到溪内峡谷纵深处探密,优美的风景与原生态居民“惊现”在游客面前。

2、巫山十二峰

巫峡以巫山得名,幽深秀丽,千姿百态,宛若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国画。峡谷两岸为巫山十二峰,由西向东依次为登龙、圣泉、朝云、神女、松峦、集仙六峰。南岸也有六峰,但江中能见到的依次为飞凤、翠屏、聚鹤三峰,其余净坛、起云、上升三峰并不临江。

3、大昌古镇

重庆市巫山县大昌古镇地处长江以北,大宁河中游、小三峡风景区。从巫溪县城出发,坐船沿大宁河下行两个多小时,新小三峡旅游的终点,依山傍水、绿荫掩映、青墙黛瓦的地方就是大昌古城。

巫山县属于重庆哪个区

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是重庆的下辖县。

巫山在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国巫郡,秦汉改郡为巫县,距今2299年,幅员面积2958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街道)、340个村(居),总人口65万。

基本情况

基本县情可概括为“一户五县”。一户:即渝东门户。是重庆向东开放“桥头堡”。五县:一是文化旅游名县。204万年前的龙骨坡“巫山人”是最早亚洲人类,5千年前的大溪文化是新石器文化代表,流传名诗名赋6000余首,大溪遗址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是首批国家5A景区(小三峡·小小三峡)、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二是山清水秀美县。地处长江三峡生态屏障核心区,拥有“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良好生态,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区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荣膺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中国天然氧吧。

巫山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巫山属于属四川省万县市,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地处三峡库区腹心,跨长江巫峡两岸,东邻湖北巴东县,南界湖北建始县,西抵奉节县,北依巫溪县。巫山县位于东经109°33′-110°11′,北纬30°45′-23°28′之间。

巫山县幅员面积2958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街道)、340个村(居)。巫山县民族主要有汉族、土家族、蒙古族、回族、苗族、彝族、朝鲜族、满族等8个,汉族占总人口的99.89%。

巫山历史沿革

战国时期,巫山为楚国巫郡。

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蜀郡太守张若取巫郡,改置巫县,隶属南郡。

汉献帝建安十五年(210),析巫县置北井县。建安年间,刘备改巫县属宜都郡。

晋武帝泰始四年(268),改隶巴东郡。咸宁元年(275),改建平都尉为建平郡,仍治巫县。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废郡,置巫山县,隶属信州。隋炀帝大业初年,隶属巴东郡。

唐朝,隶属夔州。自唐朝至明代,巫山县建制基本没有变化。

清朝,康熙九年(1670年),大昌县并入巫山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17日,成立四川省巫山县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