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杞县天气_开封杞县天气预报十五天
1.兰考三害指的是什么
2.淮河的洪灾统计数据
3.康熙时期的所有黄河水患的时间,地点
4.周口市太康或者开封市杞县哪有收购荆芥籽的?非常的感谢!
1. 关于望的诗句
关于望的诗句 1. 关于“望”的古诗词有哪些
关于望的古诗有以下几首;
1,《静夜思》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释义;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2,《锦瑟》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隐,
原文;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释义;古瑟有弦五十条。柱,调整弦的音调高低的支柱;思读去声,因律诗不得一连出现三个平声。蓝田: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古代著名的美玉产地。
3,《北望》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原文;北望中原泪满巾,黄旗空想渡河津。丈夫穷死由来事,要是江南有此人!
释义;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4,《望庐山瀑布》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落九天。
释义;①“日照”句:《太平寰宇记》:“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贺,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
5,《按务东桥驻望》年代: 宋 作者: 宋祁,
原文;岸峻双旌驻,桥横一水长。冻舟真欲住,低雁正成行。发发天含籁,棱棱野雨霜。停骖重回首,直北是吾乡。
释义;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
2. 有望字的古诗词
1、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2、已是人间寂寞花,解怜寂寞傍贫家。老来不得登高看,更甚残春惜岁华。——司空图《九月八日》
3、怀王独与佞人谋,闻道忠臣入乱流。今日登高望不见,楚云湘水各悠悠。——戴叔伦《湘川野望》
4、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孟浩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5、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
6、岩磴列云旗,吾君访道时。乾行万物睹,日驭六龙迟。望远回天顾,登高动睿词。愿因山作寿,长保会昌期。——孙逖《奉和登会昌山应制》
7、秋叶风吹黄飒飒,晴云日照白鳞鳞。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张谔《九日宴》
8、风软景和煦,异香馥林塘。登高一长望,信美非吾乡。——申欢《兜玄国怀归诗》
9、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司空图《重阳阻雨》
10、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下邽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白居易《九日寄行简》
11、登高迎送远,春恨并依依。不得沧洲信,空看白鹤归。——崔涂《送友人》
12、青山前,青山后,登高望两处,两处今何有。烟景满川原,离人堪白首。——皇甫冉《登山歌》
13、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李嘉佑《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1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15、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
3. 包含“望”字的诗句和词
必须是诗句吗?题目带望的很多。
1、蜀道难(唐)李白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2、静夜思(唐)李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春台望(唐)李隆基 暇景属三春,高台聊四望。 4、、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5、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6、鹤冲天(宋)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7、玉蝴蝶(宋)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汀憨矗封匪莩睹凤色脯姬!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8、留客住(宋)柳永 偶登眺。
凭小阑、艳阳时节,乍晴天气,是处闲花芳草。遥山万叠云散,涨 海千里,潮平波浩渺。
烟村院落,是谁家绿树,数声啼鸟。 旅情悄。
远信沉 沉,离魂杳杳。对景伤怀,度日无言谁表。
惆怅旧欢何处,后约难凭,看看春又 老。盈盈泪眼,望仙乡,隐隐断霞残照。
4. 请问《望岳》一诗中是如何体现“望”字的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此诗描述眺望泰山的景色.前四句写它横跨古齐、鲁两国之地和两地山色光暗不同,表现了它的绵延广大.第五、六句,写眺望时的主观感受:层云荡胸,激荡着浩然正气;归鸟入目,顿觉眼界开阔.末两句,表现他望之不足,还要登上绝顶,俯望群山.这个结语,进一层从反面表现了泰山的雄伟高耸,也表现了作者的雄豪抱负.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意思.此诗系作者早期作品,当时他考进士不中,漫游山东,心中还充满着雄心壮志。
兰考三害指的是什么
1、这两句出自《玉楼春·春景》。作者是宋代的宋祁。
2、原诗全文: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3、简析:
早春郊游,地在东城,以东城先得春光。风和日丽,水波不兴。春日载阳,天气渐暖。以“红杏”表春,诗词习见。词人独得,在一个“闹”字。王国维称道其“境界全出”。而李渔却认为这个字用得无理:“争斗有声谓之‘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予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其实人的视听感觉,是可以打通的。把无声的姿态说成有声的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不但使人觉得那杏花红得热烈,甚至还可使人联想到花上蜂蝶飞舞,春鸟和鸣,从而感受到春天带来的活泼生机。
4、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淮河的洪灾统计数据
内涝,就是下大雨天气,由于河沟不通,导致积水无法从田地里排出,使庄稼长期泡在水中无法正常生长。风沙,就是没有浇灌的土地被大阳暴晒后,土壤失去水分变成细沙一样,大气吹过漫天的沙尘,就像现在的沙尘暴一样。有句玩笑话,兰考的风沙最迷人。盐碱,就是土壤表面起了薄薄的一层像下过雪一样的碱,这种碱不是像蒸馒头里放的碱面一样可以食用,但它可以用来像洗衣粉一样的清洗衣物。
兰考简介
兰考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西邻开封市祥符区,东连商丘市民权县,北邻菏泽市东明县、曹县,南接开封市杞县。著名景点有焦裕禄纪念园、黄河湾景区、焦桐广场等。
康熙时期的所有黄河水患的时间,地点
淮河流域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地带,降雨受季风影响,历史上洪涝灾害频繁。据统计,从1450年到1949年的500年中,淮北豫东平原发生水灾251次,平均2年一遇;发生较大、特大洪水61次,平均8~9年一遇。豫南发生水灾160次,平均8年一遇;发生较大、特大洪水42次,平均12年一遇。现将建国后发生的几次大洪水分述如下:
1、1954年水灾。1954年江淮大水,淮河流域出现了1950年以来全流域最大的一次洪水。
7月份在江淮上空有一条西南、东北向,静止少动的切变线,沿切变线不断有西南低涡东移,致使7月我省份出现了五次大范围的降雨过程,且暴雨集中。暴雨途径先从淮南山区开始,然后向西北方向推进至洪汝河、沙颍河流域,其中:新县熊家河站月雨量990.2毫米,商城县长竹园站月雨量921.8毫米,固始站月雨量855.2毫米,沈丘站月雨量889.3毫米,均相当于或超过本地多年平均的年雨量。
由于雨量大,持续时间长,致使山洪暴发,河水陡涨,淮河息县站连续出现7次洪峰,有4次超过保证水位(40.50米),最高水位达42.95米,相应流量为5830立方米每秒;淮滨站7月6日最高水位达30.89米,超过堤顶1.5米,相应流量6360立方米每秒。淮南支流潢河、白露河及史灌河的最高水位均超出堤顶0.35~1.6米。蒋集站最高水位31.30米,最大流量4600立方米每秒,上下游均漫溢决口。洪汝河遂平站洪峰流量1710立方米每秒,为河道安全泄量的1.43倍;遂平、西平、汝南、平舆、新蔡等县均超过保证水位0.2~1.14米;班台站超过保证水位行洪达18天之久。
由于特大洪水,造成严重水灾。淮滨县除岗地外全部被淹;固始县三河尖水深1.5~3.6米,徐集、蒋集等地一片汪洋,平地行船;项城、沈丘、商水、新蔡、平舆等县的低洼地普遍积水1米左右,深者2米。京广铁路以东的洪汝河,沿河堤外行洪,1~3公里米范围内的农作物多被淹死。汾河干流自商水县秦湘湖、白寺以下,泥河自蔡沟集以下,坡地一片汪洋,沿河两岸数十里堤内水位同高,20多天水才归入河槽,洼地积水长达月余。
2、1956年水灾。6月2~11日,暴雨中心在淮河上游和洪汝河的中部,大庙畈站降雨535.6毫米,平舆站607.6毫米,固始、淮滨、新蔡、南李店皆在300毫米以上。此次暴雨淮河干流及淮南支流洪水均超过河道保证水位,洪水普遍漫溢。6月8日,淮河干流息县站洪峰流量达到7270立方米每秒,淮滨站达到8000立方米每秒,由于降雨时间适值淮河上游和洪汝河地区小麦收获季节,突然山洪暴发,使已经收获的麦垛被大水冲去,出现了水中捞麦,田间尚未收割的受到洪水的浸泡而霉烂,致使夏收严重减产。
第二次是6月18日~25日,暴雨中心在沙颍河上游,降雨强度大,二郎庙站降雨607.3毫米,下汤站420毫米,6月21日,下汤站洪峰流量4820立方米每秒,叶县站洪峰流量8810立方米每秒,致使沙河漯河以西堤防普遍漫溢,洪水涌进叶县城内,陆地行舟。沙河两侧湛河洼、灰河洼、唐河洼一片汪洋。泥河洼进洪1.98亿立方米。
3、1963年水灾。该年5月份太平洋高压势力强大,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偏到25°N附近(较历年同期的位置偏北5°~10°),冷空气又源源不断侵入省境,造成阴雨连绵。5月7~8日,先在固始等地降雨150毫米左右,18日又在民权一带下了暴雨,民权日雨量256毫米,唐寨238毫米,以后连续阴雨到月底。商丘市5月份雨量为255.2毫米,其中永城站为433毫米,是常年同期降水量的7倍。当时,大部分河道尚未治理,有些阻水工程尚未处理,排水能力还很低。这场大雨造成豫东大平原一片汪洋。民权-睢县、太康-睢县-开封、杞县-兰考、开封-扶沟,以及豫南的罗山-淮滨、潢川-固县、泌县-南阳等公路全部中断。
4、1964年水灾。4月初淮南山区开始发生暴雨,光山等地日降雨量达100毫米以上。淮南支流及淮河干流先后出现洪峰,潢河、白露河、史灌河水位均超过保证水位,竹竿河等也接近保证水位,各河道虽未决口,但沿河岸造成了严重的内涝,积水时间长达20余天。
4月17~20日暴雨中心在伏牛山区,降雨量近300毫米,沙河白龟山水库以上4天累计降雨量200毫米,白龟山水库水位21日22时涨到103.89米,蓄水量3.81亿立方米,将正在施工的泄洪闸围堰冲垮,最大泄量3830立方米每秒;下游泥河洼被迫于22日4时开闸分洪,最大分洪流量1700立方米每秒,最高蓄洪水位66.99米,蓄洪量1.47亿立方米,致使滞洪区内5.3公顷小麦被淹,它是历年分洪最早的一次。
9、10月,沙颍河上游在阴雨天之中,还夹有大雨、暴雨,孤石滩站的月雨量达438毫米,昭平台为374毫米。10月份又普遍降雨100~200毫米,各地区的月雨量为常年同期的2.5~3.3倍。导致泥河洼滞洪区于10月5日再次进洪,成为泥河洼滞洪区自建成以来历年进洪量最晚的一次。9、10月份雨量这么大是多年来很少有的。
5、1968年水灾。1968年水灾主要在淮河干流地区。7月中旬,该地区出现了大暴雨,淮河干流洪水特大,是1950年以来41年中最大的一次洪水,造成了严重的洪灾。
7月中旬,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在江淮一带,与西北南下冷空气交锋,形成低槽,稳定少变。自7月12~17日在淮河干流上游连续降雨,至20日副高北进,天气转好。本次降雨的特点,一是前期雨量较大,在6月28日至7月4日有一次平均140毫米的降雨;二是雨量大,历时长。淮河干流、淮南各站6天累计雨量在400毫米以上;三是暴雨的走向也比较稳定,前三天雨区主要在淮河干流及竹竿河,后三天主要在淮河以南支流。
由于前期降雨影响较大,后期暴雨东移与淮河洪水流向一致,洪峰接踵而来,形成底水很高洪水叠加的复式洪峰。息县以上平均降雨约560毫米,淮河干流及支流师河、小潢河、竹竿河等堤内外一起行洪,向息县汇聚,7月15日,息县站最高水位45.29米,洪水水面宽2500米,南至蒲公山,北到息县县城连成一片,水文站所在的王湾村成孤岛,最大流量为15000立方米每秒。潢河潢川站以上平均雨量527毫米,16日最高水位为40.62米,最大流量为3330立方米每秒;洪水超过堤顶,潢川南城以上右堤全线漫决,长达6公里米,潢川至商城公路一片汪洋。淮滨以上平均降雨490毫米,淮河干流、淮南支流几股洪水向淮滨壅汇,淮滨站16日最高水位达33.29米,最大流量16600立方米每秒,洪水位高出堤顶及淮滨县围堤0.79米,城关进水,干支流堤防普遍漫决,南北两岗之间一片洪水。王家坝实测流量17600立方米每秒(加上决口还原,合计总流量为20650立方米每秒),16日1时,王家坝闸开闸分洪;7时闸门大开,最大分洪流量1620立方米每秒,最高水位达30.35米,超过蒙洼圈堤堤顶0.35~1.35米,分洪闸公路桥面水深0.85米,蒙洼进洪已无法控制,全面漫溢。史灌河蒋集站最大流量为3110立方米每秒,淮河干流三河尖最高水位达29.84米,临王大堤陈村附近被冲决,部分洪水进入城西湖。洪河班闸也于14日17时42分开闸分洪,最高分洪水位35.98米,最大流量776立方米每秒。本次洪水的特点是干流水位消退很慢,淮滨水位在高程30米以上的持续时间为6天半;王家堤超过堤顶高程30米以上的洪水位达4天之久。
淮河干流地区,遭受这次特大洪水,造成了严重的洪灾。由于洪水水位普遍超过堤顶,大小河流,堤内堤外同时行洪,沿淮地区一片汪洋。淮滨县城进水后,洪水淹没到房檐,县城上下至三河尖之间,行洪积水时间长达20~30天,最大淹没深度3~5米。豫南沿淮地区1.81万群众受灾,50~60万群众家园被冲,倒塌房屋51.18万间。信阳市水灾面积为128千公顷,驻马店市受灾面积也有187千公顷。
6、15年水灾。15年8月,河南省洪汝河上游出现了一次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造成了震惊全的特大洪灾。
雨情:15年8月4~8日,由于三号台风深入内陆,形成强烈低压系统,挺进到长沙转而北上,移入河南省境内,停留2~3天,与南下的冷空气形成对峙局面。这种热低压系统从海洋挟带大量水汽,与强冷空气遭遇时,辐合作用特别强烈,并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在河南省中部驻马店地区造成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洪水。这次暴雨的特点是:强度大、面积广、雨型恶劣。降雨主要集中在5、6、7日三天,由三场暴雨组成,第一场暴雨的出现在5日14~24时,第二场暴雨出现在6日12时至7日4时,第三场暴雨出现在7日16时至8日5时。其中以7日暴雨最大,5日次之,6日最小。7日暴雨不仅范围广,强度大,而且50%~80%的雨量又集中在最后6小时。暴雨中心3天最大点雨量,林庄站1605毫米,郭林站1517毫米,相当于当地平均年降水量的两倍。林庄站24小时最大雨量1016毫米,其中6小时最大雨量为830毫米,达到世界纪录。
这次暴雨影响范围达4万余平方公里,3天雨量大于600毫米和400毫米的笼罩面积分别为8200和16890平方公里。
水情:这次特大暴雨,洪水来势猛、来量大,使水库、河道大大超过设计标准。处于暴雨范围内的10座大型水库,其中板桥、石漫滩、薄山水库水位超过坝顶,宿鸭湖、孤石滩水库超过校核水位,昭平台、白龟山水库超过设计水位。位于暴雨中心的板桥、石漫滩水库于8月8日凌晨1时前后溃坝失事,另有两座中型水库?竹沟、田岗及58座小水型水库先后溃坝。板桥溃坝时,入库最大流量13000立方米每秒,最大出库流量78800立方米每秒,其中垮坝流量78100立方米每秒;从8日1时,溃坝失事,水位急剧下落,至早晨7时已基本泄空,6小时内向下游倾泄7.01亿立方米洪水。石漫滩水库入库最大流量6280立方米每秒,垮坝流量为30000立方米每秒;从8日0时30分开始溃坝,至6时水库基本泄空,5个半小时向下游倾泻1.67亿立方米洪水,使下游遭到毁灭性灾害。薄山水库最高水位超过坝顶0.41米(低于防浪墙顶0.3米),经广大军民奋力抢险,保住了大坝。宿鸭湖入库洪峰流量24500 立方米每秒,最高水位离坝顶仅0.34米,个别低坝段已开始漫溢,经大力抢险,方转危为安。
本次洪水共产生径流157.4亿立方米,其中洪汝河57.3亿立方米,沙颍河55.5亿立方米,汾泉河5.8亿立方米。
洪汝河。板桥水库垮坝后,洪水沿汝河及两岸坡地滚滚而下,水头高3~7米,平均以6米每秒的流速冲向下游,洪水所过,村庄、树木一扫而光。早晨6时,洪峰到达遂平,扩散漫流宽度约10公里米,遂平县被淹,据遂平站调查,洪峰流量达53400立方米每秒。京广铁路被冲坏,洪水越过铁路后,大股洪水进入宿鸭湖水库,另一股洪水注向东北与小洪河的洪水连成一片。石漫滩水库垮坝后,田岗水库接着垮坝,滚滚洪水沿小洪河而下,又与干江河在锅垛口决口来的洪水相汇合,其前峰约于8日7时到达杨庄水库(现为滞洪区),将杨庄大坝原有决口由60米冲至130米。洪水出杨庄水库后,一股洪水紧靠杨庄下游左侧冲决洪河北堤入老王坡;另一股洪水沿洪河下泄,其中有一部分洪水又由桂李进洪闸分洪入老王坡;再一股洪水漫决洪河南堤向东南漫流经西平县,流入上蔡县境,与汝河洪水汇合。上蔡县境内一般水深3米左右,低洼地带水深5~6米。老王坡上游来水,包括石漫滩水库垮坝的洪水,干江河锅垛口决口来的洪水,大量进入老王坡,总计进入老王坡的洪水量为15.7亿立方米。9日14时,老王坡坡心最高水位达到59.21米,相应蓄水量4.54亿立方米,为设计蓄水量的2.3倍。老王坡蓄洪区的堤防,包括干河南堤、陈坡寨至五沟营之间的洪河左堤和东大堤自8日下午至9日凌晨相继漫决。干河南堤和东大堤决出的洪水约10.4亿立方米,经黑泥河漫流入汾泉河水系;洪河左堤决出的洪水,大部分漫过洪河流入上蔡县境,其中部分洪水在西洪桥以下,又漫过洪河进入泉河水系。宿鸭湖上游来水,包括板桥水库垮坝的洪水,薄山水库下泄的洪水,大量进入库内,总计入库洪水总量为19.65亿立方米。8日9时30分,最大入库流量达24500 立方米每秒,10时水库最高水位为57.66米,距坝顶仅0.34米,夏屯新老泄洪闸最大下泄5330立方米每秒。为了保大坝安全,8日13时在大坝南端野猪岗附近陈小庄南炸口分洪,至9日最大分洪流量为1020立方米每秒。宿鸭湖水库最大下泄6100立方米每秒。水库下游的汝河左右堤防先后在7日晚至8日晨全线漫决,两岸一片汪洋,与洪河漫流的洪水相混,涌向洪河下游班台。班台是洪河、汝河的汇合处,洪河、汝河大量洪水下泄,在上蔡、平舆、汝南、新蔡县境内窜流连成一片,水面宽数十公里,平地水深3~4米,低洼地水深5~6米,每小时10公里左右的速度涌向下游。洪水所到之处,村庄、农田尽被淹没,城镇普遍洪水,上蔡、平舆、汝南、新蔡等县皆成泽国,广大平原一片汪洋,大量村庄和上百万群众被洪水包围或泡在洪水之中。8月7日,班台站水位骤涨,至13日4时,最高水位达到37.39米,超过设计洪水位1.84米。为了拯救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必须尽快排泄洪水。14、15日先后炸开班台闸及黑龙潭、方集等处阻水堤坝,使大量洪水经洪洼一带加速泄入淮河。
沙澧河。干江河是澧河的主要支流,处于郭林、油房山暴雨中心范围内。8月6日干江河官寨站第一次洪峰6840 立方米每秒,7日第二次洪峰5410立方米每秒,8日晨第三次洪峰特大,为12100立方米每秒。自官寨以下到干江河入澧河口,两岸全线漫溢。下泄的洪水,一部分在干江河右岸的锅垛口地段漫决,经三里河窜入小洪河水系;再一部分洪水沿干江河注入澧河。澧河上游的孤石滩水库靠近郭林暴雨中心,8日晨最大入库量6690立方米每秒,最大下泄流量2780立方米每秒,下泄洪水与干江河来水相汇,澧河堤防全线漫决,左岸漫决的洪水全部入泥河洼滞洪区,右岸漫决的洪水冲过唐河、小铁路、公路流入老王坡滞洪区。在沙澧河口以上,澧河有不少量洪水漫决进入漯河市,南市郊积水深2米左右。沙河上游昭平台、白龟山水库,8日最大下泄流量分别为3110、3300立方米每秒。北汝河襄城县站7日11时洪峰3000立方米每秒,9日0时洪峰2873立方米每秒。沙河左堤霍堰村东扒口分洪,口门宽193米,推算最大分洪流量1420立方米每秒。在叶县和舞阳县境内沙河左右堤决口30处,南决洪水全部入泥河洼,北决洪水顺坡漫流而下,越京广铁路,进入沙河、颍河之间的三角地带。泥河洼滞洪区,6日4时42分罗湾闸开闸过洪,7日9时18分马湾也开闸进洪,到7日20时,两闸进洪量与澧河漫决来水及泥河洼内水已达2.16亿立方米,两闸即行关闭。8日,澧河、沙河洪峰接踵而来,上游漫决洪水量涌进泥河洼。为减轻泥河洼的洪水压力,保护泥河洼及漯河市、京广铁路的安全,在包头赵村炸开泥河洼北大堤和沙河左右堤防,使泥河洼及沙河洪水泄入沙颍河之间。但终因洪水来势又大又猛,至8日22时泥河洼最高水位达69.8米,相应蓄水量4.32亿立方米,超过设计蓄洪水位1.8米,超过堤顶0.3米,造成泥河洼东大堤漫溢溃决,漯河市周围一片汪洋。沙河漯河站,9日3时最高水位为62.90米,相应最大流量为3950立方米每秒。漯河以下至周口,除沙河、颍河本身下泄洪水外,大量洪水顺沙北洼地漫流下泄,到周口归入河槽。周口站9日4时最高水位为49.92米,最大流量3450立方米每秒。漯河、周口两站的洪峰流量是1950年以来最大的。汾泉河本地降雨不大,但老王坡东大堤漫决的洪水约10亿立方米,以及小洪河左堤漫决的洪水进入汾泉河,使汾河以南一片汪洋,老项城、老沈丘城都进水。
周口市太康或者开封市杞县哪有收购荆芥籽的?非常的感谢!
1662年大洪水的灾情部分重要记载已在雨情、水情两节中引用。在这样异常的暴雨和洪水袭击下,黄河中游主要支流、黄河北干流、黄河下游干流、黄河下游南北两岸广大地区,以及淮河干流洪泽湖以南高宝湖至江苏里下河地区,都遭受严重水灾。由于特大暴雨笼罩地区尚不祗黄淮两个流域,所以汉江和漳卫河同时也有水灾记录。其中汉江灾情严重。黄河总督朱之锡在《河防疏略》卷十四中曾报告说:
今岁(康熙元年)阳侯(指水神)肆虐,自夏徂冬,北直、河南、山东、江南(今江苏、安徽)无时无地不以巨浸滔天,怀襄洚洞之势频呼叠告。臣数月以来,虽焦唇茧足,差檄四驰,而无如百川交涨,人力之经营已瘁,天河之泛滥无休。
首先,在黄河中游各主要暴雨中心地区,在长历时大雨和大暴雨的袭击下,出现了城垣、公署、佛寺(在黄土地区这都是最坚固的建筑物)和民窑“俱倾”即普遍倒塌的灾害。陕西、甘肃、山西多处都出现山崩地陷,井泉满溢,平地水涌,墙屋和桥梁倾记殆尽,漂没人家无算,人畜溺死者甚众的严重灾情。在这样情况下,人民或者僦居破庙,或者相率逃亡。由于禾稼尽伤,盐池被害(斗盐涨价至一两二钱),确实无法生活。
大暴雨下势必产生异常的径流和洪水。所以诸谷皆溢,渰(淹)山走陆,河水泛滥,沃壤化为巨浸。经河、渭河等近河民田被淹,村庄被冲崩塌,河两岸交通断绝。一些河道流路迁徙。径、渭、北洛诸河都发生决溢灾害。汾河、沁河、涑水河、伊洛河也都泛溢。民居田禾大量受淹。山西徐沟县(今清徐县汾河左侧,在太谷县北)三河同时涨发,平地水深丈余,县城四门壅塞。灾情严重是为一例。
黄河北干流在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河道向东摆动。自明隆庆四年(1570年)黄河北干流特大洪水,山西荣河县汾阴睢上建筑物受到破坏后曾有所恢复,历次河道变化虽遭冲蚀,但是重要建筑秋风楼及门殿一直仍在。及至康熙元年秋季特大洪水发生,这些遗存建筑物完全被冲没于黄河。荣河县旧址在今万荣县荣河镇,濒临黄河东岸,汾阴睢及建筑物今已不复存在
黄河干流决溢灾情极为严重,记载甚详。康熙元年夏季,下游已有多处决溢。至秋,曹县石香炉和中牟黄练集大决尚未堵复。八月特大洪水到来时,十七日又决曹县牛市屯,溃北堤东泛灌入鱼台县城,官署、民居尽多倾塌,沿途农田受淹。二十三日再决兰阳(今兰考)高家堂,水围县堤,四野泛滥。而曹县石香炉决口口门迅速扩大,大部分洪水由此泛溢。与此同时,沁河决溢,武陟、原武、阳武(今原阳)、东明等地平地行船,民居田禾淹没。汴水决溢,开封、陈留、扶沟等县城垣水浸,四野行舟,乡城楼房倾圯无数。黄河南北泛滥,淮河流域也同时出现大洪水,自河南西华、商水以下沿沙河向东,直至江苏淮、扬地区,黄淮交涨,一片汪洋。民间庐舍,漂没几尽,麦禾无收无种,灾情更为严重。
汉江也同时大水,灾情甚重。谷城八月大水至城门外。钟祥许家堤、草庙、真君庙、臼口四处八月溃决。潜江聂家滩溃。京山番林垸、聂家滩并溃。天门、汉川汉江溢,天门舟行城上(经实地调查考证及测量,1662年大洪水天门最高水位和1935年最高水位相近)。宜城、荆门、兴国、江陵、沔阳等江汉之间地区及对岸松滋都遭受水灾。黄河北面的漳卫河八月二十七日也大水平堤。
四、结论
根据大量历史资料,结合现代观测和实地考察综合分析雨情、水情、灾情、天气形势和气候变迁背景,并以邻近流域情况和现代的水文气象实测资料相验证,可以确知康熙元年(1662年)黄河发生了一次异常的特大洪水。
此次特大洪水,在夏秋季60天大雨的后期,为从八月初九开始、到二十五日为止共17天的大面积特大暴雨所形成。黄河的许多重要支流如渭河、泾河、北洛河、汾河、沁河、涑水河、伊洛河以及龙门以上的北干流都有大洪水或特大洪水发生。潼关以下黄河出现特大洪水。
黄河下游自八月十七日开始,至二十七日止也有特大暴雨发生。现在北金堤滞洪区正笼罩在雨区之中,金堤河也有大洪水。黄河干流洪水,八月十四日到达河南开封,十五日到达山东曹县。高水位持续十五六昼夜。南北决溢泛滥,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广大地区严重受灾。
从降雨落区、雨区面积、降雨历时及降雨强度和洪水过程与决溢情况综合分析,这次洪水的总洪量和总输沙量,比以前做过较多研究的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特大洪水和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特大洪水可能更大。
主要文献摘录
[1]康熙元年五月秦州属县大雨,至十月乃止,禾尽伤。两当县迅雷七日,暴雨山崩(光绪《秦州直隶州新志》卷廿四)。
[2]康熙元年六月廿四日至八月廿八日*雨如注,连绵不绝,城垣、公署、佛寺、民窑俱倾。山崩地陷,水灾莫甚于此(康熙《永寿县志》卷六)。
[3]康熙元年大雨,平地水深数尺,八月霖雨四十余日,渭水泛涨,水从平地涌出,井泉皆满,民田近漆、渭多没于水(雍正《武功县后志》)。
[4]康熙元年自三月至九月雨连绵不止,官署、民舍、县城、乡堡皆圮,河水泛滥,沃壤化为巨浸,漂没军民堡二,人畜溺死者甚众(乾隆《周至县志》卷十四)。
[5]康熙元年五月大雨,平地水深数尺,八月又霖雨四十余日(乾隆《咸阳县志》卷廿一)。
[6]康熙元年八月大雨五旬,民居倾圮,泾河水涨,漂没人畜,绝渡者十日(乾隆《泾阳县志》卷一)。
[7]康熙元年六月大雨六十日,清水河涨,诸谷皆溢(乾隆《三原县志》卷九)。
[8]康熙元年五月大雨,平地水深数尺,八月霖雨四十余日,诸水泛滥,渭水冲崩南岸数村,绝渡半月(康熙《临潼县志》卷六、雍正《高陵县志》卷四)。
[9]康熙元年*雨七十余日(康熙《咸宁县志》卷七)。
[10]壬寅八月*雨如注,旬有六日。会省、郡、邑及村堡、民舍尽圮,而是城没于隍若干丈(乾隆《富平县志》卷八)。
[11]康熙元年大雨日夜不绝四十日,屋无新旧皆漏,灶底生蛙,驱之不绝(咸丰《澄城县志》卷五)。
[12]康熙元年六月大雨六十日,平地水涌,漂没人家无算(雍正《渭南县志》卷十五)。
2006-12-01 15:10回复
松辽平原
5位粉丝 7楼
[13]康熙元年六月大雨,渭水溢(乾隆《华阴县志》卷四、光绪《三续华州志》卷四)。
[14]康熙元年六月大雨,洛渭溢(道光《大荔县志》卷三)。
[15]康熙元年六月大雨六十日(嘉庆《中部县志》卷二)。
[16]康熙元年六月大雨水(嘉庆《洛川县志》卷一)。
[17]康熙元年六月大雨六十日,洛、渭皆溢(康熙《朝邑县后志》卷八)。
[18](康熙元年)题免延安府属之延长县逃亡并洪水推漂人丁六千零(雍正《陕西通志》卷八十三)。
[19]康熙元年六月延安*雨弥月(赵尔巽《清史稿》)。
[20]康熙元年六月大雨六十日(嘉庆《略阳县志》卷五、光绪《宁羌州志》卷五、光绪《凤县县志》卷九、康熙《城固县志》卷二、光绪《定远厅志》卷廿四)。
[21]康熙元年六月大雨六十日,诸谷皆溢(道光《宁陕厅志》卷一)。
[22]康熙元年大水(嘉庆《安康县志》卷一、乾隆《兴安府志》卷廿四、嘉庆《白河县志》卷十四)。
[23]康熙元年*雨(民国《镇安县志》卷十四)。
[24]康熙元年八月大雨弥月,二月中旬雨至九月中,无数日霁者,禾稼无成(乾隆《直隶商州志》卷十四)。
[25]康熙元年六月大雨六十日(康熙《汉南郡志》灾祥)。
[26]康熙元年二月中旬雨至九月中,无数日霁者(乾隆《雒南县志》卷十)。
[27]康熙元年六月大雨六十日,合省皆然,泾、渭、洛涨,诸谷皆溢,渰山走陆,平地水涌,漂没人家无算,行旅皆绝,泾、渭绝渡者十日(康熙《陕西通志》卷三十)。
[28]康熙元年秋七月,大雨滂沱,连绵数月,民房城垛多有塌毁(康熙《吉州志》下卷)。
[29]康熙元年秋*雨四旬不止,庐舍倾圮十去八九(乾隆《稷山县志》卷七)。
[30]康熙元年七月雨至九月初方止,城中片溢,平地泉涌,城垣庐舍塌毁甚多(光绪《荣河县志》卷十四)。
[31]清顺治十二年,黄河肆啮,寝楼正殿,尽没洪涛,基址广袤,鲜有存者,只遗秋风一楼及门殿一座,诸文籍碑记悉沉溺残废不可考。至康熙元年秋,水灾滋甚,盖尽所为者而没之(民国《荣河县志》卷廿二)。
[32]康熙元年八月大雨霖,自初九至二十五大雨如注,昼夜不绝,墙屋倾圮殆尽(雍正《猗氏县志》卷六)。
[33]康熙元年八月大雨如注,连绵弥月(民国《闻喜县志》卷廿四)。
[34]康熙元年秋八月,大雨如注者半月,连绵四旬。城垣、庐舍十倾六七,盐池被害,斗盐一两二钱(康熙《解州志》卷十二)。
[35]康熙元年八月大雨如注者半月,墙屋倾圮强半,人多僦居庙宇(乾隆《安邑县志》卷十一)。
[36]康熙元年八月、九月大雨如注,连绵弥月,城垣半倾,桥梁尽圮,山有崩处,庐舍十坏六七,民有溺死者(光绪《永济县志》卷廿三)。
[37]康熙元年壬寅*雨四旬,山崩润徙,坏民舍(乾隆《平陆县志》卷十一)。
[38]康熙元年八月*雨两旬(乾隆《芮城县志》卷十一)。
[39]康熙元年八月*雨弥月(康熙《临晋县志)卷六)。
[40]康熙元年秋八月大雨如注,连绵弥月,城垣半倾,桥梁尽记,山有崩(雍正《临汾县志》卷五)。
[41]康熙元年秋八月*雨二十日,坏城垣庐舍无数(康熙《沃史》卷二)。
[42]康熙元年八月曲沃,太平大雨(乾隆《平阳府志》卷三十四)。
[43]康熙元年三河涨发,平地水深丈余,四门壅塞(光绪《徐沟县志》卷一)。
[44]康熙元年八月大雨弥月,汾水泛涨(道光《阳曲县志》卷十六)。
[45]康熙元年八月大雨伤稼,开封、归德、怀庆所属(同治《河南通志》卷五)。
[46]康熙元年秋*雨三十日(乾隆《灵宝县志》卷六)。
[47]康熙元年秋七月*雨四十日,沁河决,平地行舟,淹没民居田禾(乾隆《原武县志》卷十)。
[48]康熙元年八月沁河决,大堤南一带尽淹(乾隆《阳武县志》卷十二)。
[49]康熙元年秋八月雨六昼夜始止。沁水溢,河渠突涨,月余始涸(康熙《东明县志》卷七)。
[50]康熙元年秋八月大霖雨,河水泛溢(康熙《开封府志》卷六)。
[51]康熙元年八月初旬汴水溢,霖雨连绵,城垣水浸数尺,四野行船,乡城楼房倾圮无数(康熙《陈留县志》卷三十八)。
2006-12-01 15:10回复
松辽平原
5位粉丝 8楼
[52]康熙元年黄河水溢,遍野行舟,秋霖雨累月,禾大伤,至二年正月始种麦(道光《扶沟县志》卷十二)。
[53]康熙元年壬寅大雨水(民国《夏邑县志》卷九)。
[54]康熙元年八月*雨七昼夜(乾隆《洑州志》卷一)。
[55]康熙元年秋八月*雨,倾民房屋,八昼夜始晴霁(同治《清丰县志》卷二)。
[56]康熙元年八月十九日至廿五日*雨七昼夜(康熙《朝城县志》卷十)。
[57]康熙元年八月十四日后雨大河发,水与杞县堤平。本院力督官民,躬冒风雨,防守帮筑者十五六昼夜(指开封附近,(康熙朱之锡《河防疏略》卷十六)。
[58]康熙元年八月十五日河水骤长,又兼十七、十八至二十七日*雨如注(指曹县附近)。大河白浪滔天,风狂漾涌,其汪洋澎湃之势较五月再涨之水更数倍矣(康熙朱之锡《河防疏略》卷十五)。
[59]康熙元年八月内*雨连旬,民居衙舍半为倾倒(乾隆《长治县志》卷廿一)。
[60]康熙元年五月*雨至于秋九月,沙河决西华葫芦湾,商水杨家湾、平地水深丈余,民间庐舍,漂没几尽,无麦禾(宣统《项城县志》卷三十一)。
[61]康熙元年八月,黄河水溢,泛滥于南,与沙河堤平,西华河决葫芦湾,商水河决杨家湾,二水横流,漂民庐舍不可胜数,城不浸者三版,河水之决无大于此者(乾隆《商水县志》卷十)。
[62]康熙元年夏秋大水,八月颍水溢(民国《淮阳县志》卷八)。
[63](康熙元年)总漕林起龙疏称,秋雨连绵,黄淮交涨,洪水狂发,堤岸冲决。……至秋洪水陡发,淮扬竟成泽国,一望汪洋。无可收拾(康熙宋之锡《河防疏略》卷十六)。
[64]康熙元年六月河决黄练集,淹没田庐无算,城西南北三面皆水,兼*雨月余,城乡崩缺(民国《中牟县志》卷一)。
[65]康熙元年七月大雨,渭水没民田舍,汧水涨,绝渡十日(乾隆《宝鸡县志》卷十六)。
[66](康熙元年)五月初一日,巳时起至申时止,黄水陡长五尺五寸,又酉时起至初二日辰时止,又长三尺,共长八尺五寸,将旧时坍断,水入月堤之内……于新堤东头漫开水口一十八丈(指曹县石香炉)〔康熙朱之锡《河防疏略》卷十四,又据《淮系年表》表十一(漫入微山湖)〕。
[67]康熙元年五月黄沁水溢,漂没东南田庐畜产无算(道光《武陟县志》卷十二)。
[68]康熙元年六月河决开封黄练口,淹祥符、中牟、阳武、杞县、通许、尉氐、扶沟七县(民国武同举《淮系年表》表十一)。
[69]康熙元年六月河决清河县王家营颜河口(民国武同举《淮系年表》表十一)。
[70]康熙元年六月河决祥符步李寨及中牟、阳武各处(光绪《开封县志》卷六)。
[71]康熙元年河决原武、祥符、兰阳县境,东溢曹县,复决石香炉村,之锡檄济宁道方兆及董曹县役,而赴河南督塞西阎寨、单家寨、时和驿、蔡家楼、策家楼诸决口(《清史稿》宋之锡传)。
[72]康熙元年七月沁水溢,灌入御河,浸没民田甚众(《豫河续志》)。
[73]康熙元年秋浮雨,河决杏树口,庐舍漂没(《通许县志》)。
[74]康熙元年决武陟之大村(《淮安府志》)。
[75]康熙元年单县决瞧龙寺,复决黑龙潭、黄冈等处(《行水金鉴》)。
[76]康熙元年河决睢宁孟家湾口入湖(民国武同举《淮系年表》表十一)。
[77]康熙元年河溢宿迁下古城、茅茨湖淤塞(民国武同举《淮系年表》表十一)。
[78]康熙元年八月河水泛溢,兼以大雨浃旬,大堤以北淹没秋禾数百顷(康熙《考城县志》卷四)。
[79]康熙元年八月十七日河决牛市屯口,水大至,溃北堤入城、官署、民居多圮(牛市屯在曹县)(乾隆《鱼台县志》卷三)。
[80]康熙元年壬寅河水围城堤,八月二十三日河水决高家堂,水围县堤(康熙《兰阳县志》卷三)。
[81]康熙元年河决归仁堤,入洪泽湖,南河分司吴炜擅开周桥,淮大泄,黄水逆入清口,旋冲决翟家坝,流成大涧九条,其水东注高宝湖,高邮堤决。阅十七载而后治(民国武同举《淮系年表》表十一)。
[82]按原武南岸小潭溪,康熙元年河患非常,河堤内外相平,小潭溪溃决距大河四里之遥,而河势正行,并无旁射,不过滚滩水为患耳(崔维雅《河防刍议》卷二)。
[83]武陟沁河之下封村,中牟黄河之黄练集二处,虽塞工易施,必须夫料辐辏,昼夜兼工方可尅期底绩(八月大水时,下封、黄练集两处决口均未堵复)(康熙朱之锡《河防疏略》卷十四)。
[84]秋分以后,涨水非常,全河入决口者以十之八(八月大水时,石香炉决口仍未堵复,而且大量跑水)(康熙朱之锡《河防疏略》卷十五)。
[85]南北两岸倾经秋水创残之后,河身改徙,新险倍增。……近又江南一带桃、宿、淮、扬所在漫溢(康熙朱之锡《河防疏略》卷十四)。
[86]淮黄交涨,高过堤岸,不时西风大作,根脚酥软,以至漫卸。……水势异涨,南北湖、河内外交攻,不特土堤埽箇悉被冲蛰,即砖石崖岸亦也一处不漫激欹卸。……虽东堤一带泄水闸洞尽皆开通,无如水头日长,西风大作,沿堤而过,除先经搪御外,水落之后仍有缺口六处(康熙朱之锡《河防疏略》卷十六)。
[87]秋雨连绵,黄淮交涨,洪水狂发,堤岸冲决。……季家堤等处冲决(康熙朱之锡《河防疏略》卷十六)。
[88]今岁(康熙元年)阳侯肆虐,自夏徂冬,北直、河南、山东、江南(今江苏、安徽)无时无地不以巨浸滔天,怀襄洚洞之势频呼叠告,臣数月以来,虽焦唇茧足,差檄四驰,而无如百川交涨,人力之经营已瘁,天河之泛滥无休(康熙朱之锡《河防疏略》卷十四)。
[89]康熙元年七月淇县沁水溢,浸入民田甚众(同治《河南通志》卷五)。
周口适合中药材种植的自然条件。周口市8县1区城市土地面积?11637平方公里,占全省的7%,其中11.745亿多亩耕地,占全省的8.7%。位于河南豫东平原的东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3°03'至34°20'N,114°05'至115°39',135公里宽,从北到南,从东到西140公里长的。市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差较大不均匀降水总的气候特点是:少冰冷的雨水和雪的冬天,炎热的夏季降雨集中短暂的暖季节,春季和秋季,春季和夏季,更干燥的风。很好的结合,光,热,水,土层深厚,平原,适合于许多根草药的增长。温度条件。秋季气温较温暖的春季,冬季和夏季气温显着,很少有酷暑高温,低温冷罕见。年平均气温14.2°C至14.7°C,年平均最高温度为20.2°C,年平均最低气温为9.5°C.城市的无霜期为216天。温度和中国草药的成长和发展的有利条件。降水条件。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雨雪天气小于正常,雨量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年平均降雨量689毫米至816毫米的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全市85%以上的降水对作物生长季节,水和热同季,雨量更完全有利于中国中药材生产的发展。阳光条件。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2400至00年,一年四季都可以被植物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使用594卡/平方厘米。季度相比,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大力作物生长阶段,是最潮湿的光量和热辐射和日照时数多阶段。中国草药的增长,这些气象要素是非常有利的。水的条件。周口市拥有丰富的水,水质量和易用性的开发和利用。城市的排水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河流60中的骨干属于沙颍河,涡惠河西淝河,闳如荷的四大水系。水,地下水,降雨入渗增加快,水力丰富,是中国中药发展的一大优势。土壤条件。周口市沙颍河部门,南沙颍河,汾泉河黑河冲积淮北平原;沙颍河以北的黄河泛滥冲积黄河冲积平原。以南的供应商沙颍河水,项城,沉丘南部的土壤主要是黑色沙江,占全市土地面积的,其特点是:粘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和高潜力生育的比重为21%。一种土壤有机质,氮含量高,阳离子交换,严格控制耕地期的,良好的灌溉和排水措施,增施肥料的情况下,适合种植麦冬的元胡,党参,牛夕,白术,白邵芸苔子,薄荷等中草药。沙颍河以北的扶沟县,西华县,太康县,淮阳,鹿邑,郸城,沉丘县北部土壤主要是黄潮土类,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8%。黄潮土类型分为砂,KG土,淤泥质粉质粘土三大类。沙松散的土壤质地,透气性和长期的耕地热量的吸收能力,适合种白头翁,半夏,白术,元胡,当归,白芍,北沙参,丹参,菊花,紫苏,荆芥。 KG土壤疏松土壤,砂粘适中,培养良好的安全的水和肥料的特点,适用于当归,薏苡仁南星,桔梗,地骨皮,槐米,红花,银花,牛夕,党参,天增长在冬季和其他草药。市淤土区?约200亩,细腻土的塑性,膨胀和收缩性和强大的潜在肥力,适合种植药用植物的土壤选择性杜仲,地骨皮,白扁豆,瓜萎,桔梗,板兰根两朵花,丹。中国的城市草药种植历史悠久记者:周口市是中国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农业文明和中国医药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深深植根从古代到中世纪到近代,即使是现在,在医学上的东方文明,尤其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在中原持展的腹地。我想问一下,周口市10个县(市,区)的历史,中国的中草药种植情况?章书饪:据史料记载,唐代位的的名人,Jiaozhang公共艺术,生活在西华县双龙集(西夏镇,琮桑村)。 IX-孙子取桑树繁殖树苗超过100亩,养蚕缫丝。几年后,桑木材,砍伐树木,结果发现,桑树根皮及其他地方的桑树根皮有很大的不同,的根表皮白色,深皮层,质量桑白皮。桑Rousan和湖桑两药桑白皮开以来Rousan。所以Rousan广泛种植在这里,仔细发射药市场的需求。西华桑白皮时代丰富,年产万公斤,远销山西,陕西,青海,甘肃,内蒙古和其他。外国的毒贩经常来西华所有争相抢购供不应求。在20世纪50年代末,上海医药公司曾派人到城市组织收购,加工,再从上海出口。可见城市,桑白皮已成为在国内外著名。西华县红花种植在城市,特别是著名的西华县红花生产,从康熙年间(1663年)的统治,开始种植红花,到目前为止,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公司生产的,县红花镇红花著名的是在中国西部,配送中心的扶沟县县红花,红花,因此而得名。早在宋代的时候,栽植国槐历史的城市。清光绪年间槐米药用价值。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槐种植在城市发展很快,槐米收购量逐年增加,今年,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出口。市菊花种植于清朝写。开发5000亩,1957年,收购16万公斤,在1963至50000亩,发展和收购120万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民习惯种植金银花和管理经验,在城市的历史。金银花种植农田,主要集中在沟旁的花园种植,每到收获的季节,在村外的花卉区,到处花,干燥花村外的世界各地补丁银华香味的人群。 1980年,全市种植面积12000亩,主要是在泰康。自年以来,我市实施了完整的金银花栽培技术,改变一个码头,每植物栽培植物,通过修剪,改善生产条件金银花,葡萄缠绕到每个工厂的立场的增长,原有的码头30公斤至40公斤,每亩摘要干花提高到150多公斤干花。据史料记载,明清城市野生桔梗的的,但没有规模化种植。 10年,扶沟县,鹿邑县最早从信阳引入,然后收购2000多公斤。 18年的沉丘,郸城也派人去引进桔梗至36,000公斤的收购金额。 1980年,省医学委员会,以确定在鹿邑县建立桔梗生产基地,并投资了很多钱,桔梗生产的发展。在城市白芍栽培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自1956年以来,每年都县医药公司特别指定的人员去农村调查白芍生产安排,白芍生产任务的同时。最高年产量已突破1000万公斤,大宗药材,一个城市的发展。 1982年扶沟县进口从广西白花蛇成功繁殖,保持白花蛇北纬。宣统三年,根据“重修襄城县”中记载:县中药材车前草,薄荷,罗勒,款冬花,金银花,二丑,枸杞子,皂甙,益母草,荆芥茵陈,麦冬,何首乌根,薏苡仁,菊花19。顺治16年襄城县记录,在种植品种白芍,菖蒲,郁李仁,牡丹皮,桑白皮,粉红色的衬衫,斑蝥素,百合,茵陈33。以上,足以证明,中国城市的传统中药开发和利用的历史。主要品种有中国的中药材,适用于城市种植和发展规划记者:根据你的研究,你认为这可能是发展中的城市,中国中药品种的吗?如何确定区域规划?张树人:根据传统的中国医药调查显示,全市总中国医药529种,分?属于7,366属,116个家庭,其中包括植物药,292属和399种,动物药61科,73属和117物种,13种矿物药,真菌,12个科,6个属,16种。 356国家重点品种,全市148;河南省重点品种,110种,62种在城市,,分别占42%和56%。中国在城市的中国草药的草药品种的野生品种的开发和利用历史上最早和最大的收购金额,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品种最多的野生药材。城市主要品种的野生中国草药蒲公英,紫罗兰,车前草,败酱草旱莲草,马边草透骨草,益母草苍耳子,白蒺藜,罗勒,黄花蒿,黄蒿,葶苈子,扁蓄,蛇床子,地肤子,香附,锦葵,马齿苋,地骨皮:白茅根,楚真正的儿子,兔丝子215种,占城市的药用植物的41%。增加的需求,中国医药,野菜不仅不是一个很大的刺激,但由于开荒和利用野生药材来源相应减少。为了扩大,发展农村经济,要大力开展人工栽培的引进。这个城市的传统种植和的引进和种植的药材品种:板蓝根,白术,红花,银花,党参,丹参,菊花,玄胡,桑叶,杜仲,黄柏,合欢皮,芽,白芍,玄参,薏苡仁,栖息地,芸苔子,芦笋,当归,麦冬,天冬,萝卜,北沙参,桔梗,天花粉,白扁豆,丹,天南星科167种,占城市的药用植物的30%。动物成分的发展:土元,鳖甲,龟板,蚯蚓,蜂蜜,蜂巢,驴皮,全虫,蝉蜕,蟾蜍,鸡内金,牛黄,117种,占22%城市的药用植物。此外,也有一些本土的,野生的药材品种:血参,土元素,前胡,半夏,南星地骨皮,泽兰,地龙,全虫,龟板胶,紫菀,薄荷,菊花,TCS,丑陋的,和**。在我看来,根据城市的气候,土壤分布及在特定条件下江河流域,使药材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效地种植在城市必须有科学的规划,取大规模化,标准化的道路。城市的整体发展药用植物的规划原则应该是:充分发挥,周口自然优势和道地药材的优势,为了以方便的保护和利用传统的中国医药,改善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导向;实际设定的目标基础上的自然条件和当地的规划和措施,并逐步实现;必须提高市场预测,当前和长期的基础上,要提高产量和品质的药用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市场,大的数量和品种,优良的品质,更便宜的价格,开拓市场,市场上的存货短缺,发展适合当地的药草要及时安排生产的稳步发展,生产和需求平衡的品种,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地产药材,坚持原则相结合的长期与短期品种在市场上更充足的各种限制生产,生产周期长的品种,支持开发,生产,多用途,开发和利用价值的野生药材种类繁多的市场需求,积极开发和利用,保护濒临灭绝的品种掩盖自己的踪迹。应该是发现新的或稀缺的保护性开发后,开发和利用。做一个好工作的整体规划,生产布局。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和草药的分布规律,按照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的药品生产,共性的原则,方式,我认为,城市分为三种药材种植区:沙面积?东北部药材种植当归,白芍,桔梗,金银花,桑叶,菊花,红花,紫菀,白芥子,瓜萎板蓝根,天南星,白术,楚真正的儿子,荆芥,北沙参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