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年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的大事记

2.如何评价台北新女婿具俊晔

3.王永庆半个世纪的:从小老板到台湾首富之路

4.求发生在1810年,也就是200年前的大事记。

5.蒋介石临终遗言,道出不肯释放张学良的原因,听后湿了眼眶

6.为什么有人说林语堂晚节不保?

台北10_台北要出大事

新中国成立后,祖国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尤其是1950年决定出兵朝鲜抗美援朝,将不可一世的美军从鸭绿江畔打回了“三八线”附近,让全世界震惊,这也彻底打消了蒋介石“反攻大陆”的气焰,尽管后来蒋介石还在叫嚣“反攻”,只不过是一种心里自我安慰罢了。

与大陆欣欣向荣景象对比的是台岛自1949年5月20日零时开始,执行了长达38年的“戒严令”,这也是世界持续时间最长的戒严。俗话说有压迫的地方就有反抗,戒严压制不住岛内人民对光明的追求。自上个世纪50至80年代,数十名飞行员驾驶各类型飞机从台湾飞往大陆起义投诚。

我们都知道海空军队不像陆军那么容易练成,一名合格的飞行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金钱,有人说训练一名飞行员所需的费用可以等于飞行员相同体重的黄金,由此可见飞行员的价值。然而在1956年1月7日,曾经在国民党海军、空军服役的韦大卫竟然开着蒋纬国专机飞回了大陆,这让岛上大员很惊恐,万一自己乘坐的专机被劫持开到了大陆可怎么办,这是直接打脸啊?

韦大卫为什么要驾蒋纬国的专机回大陆?为什么开的是专机呢?其结局又是如何?

韦大卫,1930年出生于桂林一个军人世家,三个叔叔都是空军飞行员,两个牺牲在抗战的空战中,一个在一次飞行表演中牺牲。在叔叔们的影响下,韦大卫从小就对飞行非常向往,11岁时,韦大卫考取了空军幼年学校,不过家里人被三个叔叔的结局吓到了,不同意他参加空军。在他18岁的时候甚至被送到了桂林学起了音乐(声乐)。不过毕竟还是年轻,想要参军救国,同时也满足自己的空军梦。

1949年4月,解放军横渡长江,一路打向岭南,广东战役于10月2日正式打响,10月14日攻入了广州。可想而知,7月份的广州是有多么混乱,可正是在这个时候,韦大卫同两个同学来到了广州,为什么来广州?因为在校期间经常发表一些进步言论,被盯上了,不得不逃走,广州毕竟此时的广州成了蒋介石的“临时都城”,人多眼杂的不会注意到自己一个小人物。

韦大卫想找个学校继续读书,在街上看到了海陆空各个部队都在招兵,军校的招生广告更是满大街都是,稀里糊涂的就报了海军军官学校。8月,韦大卫和同学被“骗”上了一艘军舰,随后被拉到了台湾的凤山陆军训练基地,原本想要找个海军军校上的,结果被拉了“壮丁”,经过简单的训练后,被派遣到新竹北部的红毛港“前线”守土。韦大卫非常气愤,在被拉往台湾的军舰上就暗下决心: 老子一定要回来。

韦大卫对被骗到台湾很生气,对于当守“前线”(红毛港位于台湾岛西部,可以算作“前线了”)更是十分不满。到“前线”韦大卫和另外两个“战友”一直谋划着逃跑,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之夜逃过守卫的眼睛溜了出去。韦大卫先是在一个老乡家里躲了几天,后又被“战友”撇下。

韦大卫怕牵连老乡,于是也走了,在一片甘蔗地里足足多了21天,渴了嚼甘蔗、喝溪水,饿了在旁边的小溪里抓一些鱼虾。过了三周,韦大卫觉得风声过去了,毕竟在这个混乱的时期,谁会为了这几个小兵大费周折呢?于是韦大卫走出甘蔗林往南方的屏东走去,一路渴饮饥餐终于抵达了屏东,想从这里回到大陆。不过在这个想法很难实现,只好在屏东先找一份临时工谋生,后来在一个同乡的介绍下,韦大卫到了台空军第11大队,考入了空军军官学校,不过学了没几天他觉得空军没啥意思,不如当海军,以后找机会开船回大陆。

毕竟是受过军训,又有学历,所以考入了海军军官学校,两年后韦大卫在海军永泰舰任职,这可是台湾八大舰之一,可见韦大卫的学习成绩还是很好的,毕业时的韦大卫还在幻想弄条船起义开回大陆。 但是来到舰上,韦大卫发现一个情况那就是船上舰员太多了,想要搞定所有人太难了,新中国成立后,屡屡有空军驾机起义的,但是驾船起义的成功的十有一二。1949年发生了21起舰船起义,成功的仅有4起,1949年10月“美颂号”起义失败,舰长毛却非被于左营。

见到舰上的各种腐败情况,心中想要返回大陆的愿望愈发强烈,韦大卫意识到考空军,驾机起义返回大陆的可能性更大,心中萌生了“跳槽”空军的想法。可是自己身在海军,怎么到空军呢?

曾经上过空军幼年学校,家庭有空军传统,当韦大卫去空军申请飞行员的时候,经过考核后被录取了,但海军不同意,自己辛辛苦苦培养了2年才出来的优秀人才怎么能轻易放手呢,要求他必须在海军服役满5年才同意放人?再过5年黄花菜都凉了,怎么办?韦大卫想出了个“妙计”:开小差。

当韦大卫将自己想入空军的想法告诉舰长时,舰长说尽管走,自己最多挨个处分,没什么大问题。几天后“永泰号”将开往妈祖岛执行任务,起航,韦大卫在这晚离开了“永泰舰”。韦大卫溜出了永泰号,跑到了空军在台南的办事处,这里负责招生的军官对韦大卫非常喜欢,毕竟人才都是很喜欢的,这个空军军官给了韦大卫一些钱生活,并安排他在南部的东港空军基地受训,这样海军对他就无能为力了。海军很生气,直接找空军要人,空军不放人,于是直接到“国防部”告状,但是显然海军没有打赢,毕竟培养一个飞行员更不容易。就这样,韦大卫在 空军军官学校飞行第25期开始了自己的空军学习生涯。学习期间韦大卫还认识了一个人徐廷泽,韦大卫起义7年后,徐廷泽也驾机起义了。

后来空军司令王叔铭见到韦大卫,调侃 :“你就是大名鼎鼎的韦大卫啊,为了你,空军和海军打官司,‘国防部’的卷宗都那么厚了。”

半年的学习后,韦大卫已经可以出机飞行了,毕竟当年的飞机相对来说还是稍微容易一些的。海军方面对韦大卫的“背叛”行为一直很不满意,于是给空军出了一封文件,说韦大卫有“通共”的嫌疑。空军也有所怀疑,因为韦大卫说话很激进,有自己的思想,感染了一批同学。空军让韦大卫加入国民党,但他坚决不同意,这让空军方面很为难。一方面韦大卫思想有点激进,而且不愿意加入国民党,另一方面又没有确切的证据,于是政治部经常晚上找他“秉烛夜谈”,尽管说的都是一些空白的大道理,但韦大卫不明白为什么每天都老生常谈,他的教官说出了缘由,想消耗他的精力,让他开飞机的时候自己摔死,毕竟没有证据,没法抓。教官劝告他,在台湾无家无业 “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

这正中韦大卫的心思,飞机已经学得差不多了,此时不走更待何时?于是驾机起义,不过韦大卫觉得自己起义不够震撼,号召了其余11人共同起义,想想是12架飞机共同起义,是个什么场景,对蒋军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地打击,但是在前一天晚上 陶开府和秦宝尊单独行动,打草惊蛇了。 没多久,韦大卫就被调到了台北的司令部。韦大卫心知此次前往台北怕是凶多吉少,自己还没有毕业,也没有作战经验,被调到台北显然没啥好事了。韦大卫想要再次开溜,不过这次没成功。

果不其然,刚到台北报道就被逮捕了,被抓的还有另外7人,全都被关押到了空军监狱,不过的是其中有一个人的姑父是周至柔,这可是蒋介石的亲信,而且身居高位,所以沾人家的光都被放了出来,不然的话就得被送到台湾东南部方向的绿岛囚禁了。那可是一个九死一生的岛屿,进去就别想出来了。

放出来后,其他7人都回到了空军继续当飞行员,但韦大卫不能回去,一旦回去说不定哪天真的要被摔死了,所以偷偷溜到了台北,希望在这里找个工作,然后徐徐图之。

不过作为一个大陆人,军籍在身,没有合法的证件,根本找不到什么工作,曾经作为空军的“天之骄子”如今只能成为一名流浪汉,为了维持生存,他给人擦过车、割过草、倒过垃圾、还凭借自己曾经学过的声乐到歌舞厅卖过唱,在给美国人擦车的过程中很卖力,得到了好感,被推荐到美国顾问团工作。

尽管生活稍微安稳了,但是一颗回家的心没有改变。

如今韦大卫是个没有身份的人,想要通过合法的途径回国是不可能的,自己是个飞行员,当然希望能飞回去,军机不行就走民航道路。凭借在美国顾问团工作以及自己曾经的飞行员身份,经过多方活动弄,1955年4月,韦大卫进入了台北飞行社成为一名飞行教员。

飞行社有20多架飞机,但是大多速度慢,航程短,不适合飞回大陆。韦大卫看中了蒋纬国的专机,这是一架美国造的“塞斯纳”,性能非常好,蒋纬国作为装甲兵总司令,能用差的吗?不过这架飞机6名守卫轮流警戒,而且有专门的飞行员、机械师,根本不让其他人靠近。

韦大卫先是从市场上找来这款飞机的相关资料,飞机起飞时,韦大卫还在远处用望远镜观察,这样他对飞机的基本操作已经掌握,但是有两个难题,一是是自己没有飞机的钥匙,没钥匙就没法起飞,二是飞机有警卫不容易登机。

韦大卫作为飞行社的飞行教员,以参观为由,趁机配了一把钥匙,同时还跟6名警卫搞关系,经常请他们吃饭喝酒,毕竟自己前一年打工挣了不少钱,没有什么是一顿酒搞不定的,如果不行那就两顿,韦大卫同6人都熟络了起来,现在万事俱备之前东风。

时间来到1956年1月6日,这天看守专机的守卫跟韦大卫关系最“铁”,韦大卫对这个守卫说这架飞机明天要飞到东部的花莲,需要自己“试机”,按道理说韦大卫是不能登上飞机,但是经过酒肉的交流后,他对韦大卫完全放松了警惕,什么是“试机”,为什么要“试机”他也搞不太清楚,于是让韦大卫登上了飞机,而且帮助他加满油,这其实是韦大卫的提前准备,只待明早同另外两个朋友(梁枫和翟笑梧 )一起登机就可以了。一切操作就绪,韦大卫下了飞机,同朋友前去舞厅进行最后的狂欢,唱歌跳舞,彻夜未眠。

1月7日凌晨5点左右,韦大卫一行三人离开舞厅,直奔机场,因为早晨6点到8点还是这个守卫警戒,本来韦大卫还想拉着他一起回去,不然飞机从他手里飞回大陆,留下他肯定要受处分了,但是这个人思想很“”,在大陆也没什么亲人,所以根本没有回去的念头。这样就只好牺牲“朋友”了,由于前一天晚上已经提前打了埋伏,今天要飞花莲执行任务,所以守卫没什么戒心,守卫还帮他把飞机退出机库。趁着自己同守卫到一边喝咖啡的空隙,两个朋友偷偷溜进了机舱。

悲催地是,自己偷偷配的钥匙,一下子拧弯了都没打着火,自己只好下飞机修理一下钥匙,为了防止守卫登机检查,让两个朋友先下飞机躲藏,当自己重新上飞机打着火后,梁枫和翟笑梧 立即登上飞机,这直接看傻了守卫,意识到大事不妙,立马叫飞机停止,并拔枪射击。不过显然惊慌失措之下,守卫的枪法不行,连开五枪都没打中。尽管自己上不了飞机跑道,但是这是个小飞机,并不需要太长的起飞距离,只能在停机坪的空地上起飞,虽然距离很短,韦大卫还是凭借自己的技术将飞机拉升起来。

这时话筒里传来机场塔台要求立即降落的命令,但是已经飞上天的韦大卫怎么会听他的话呢,反而回了一句:

据说这句话在台湾传得很厉害。

由于韦大卫没有停止起飞,塔台联系了另外两个机场,派出了4架F-86喷气式战斗机拦截,看到F-86在前往拦截,韦大卫改变航向,低空从阳明山蒋介石的官邸上空飞走,F-86作为喷气式战斗机不敢低空飞行,这样就发现不了韦大卫的飞机,不过好不容易飞到了台湾海峡上空,又遇到了美国第七舰队的3艘DD级驱逐舰,防空火力很猛,不得不再次掉头,从基隆港上空飞走,贴着海面超低空飞行。

从台北飞大陆,最短的航线是在福州降落,但是韦大卫心想自己没有跟大陆取得联系,福州的防空火力肯定最强,说不定就被击落了,还是换个地方吧。于是韦大卫往福建南部飞去,这一决定救了飞机上的三人,因为后来驾机到大陆侦察被击落俘虏的吴宝智说,两架F-86已经在福州东部上空等着他了。

韦大卫向南飞到了泉州附近,刚飞进泉州海湾,就遭到了高的一顿轰击,韦大卫不得不拉升飞机,继续向内地飞行,此时负责前线的叶飞认为这可能是一架起义投诚的飞机,命令停止射击,不过还有一些没收到命令的部队,依然用机枪、等武器射击。由于韦大卫需要低空飞行寻找机场,所以被击中了四弹,福建这个地方除了山还是山,想找一块平整的地方难上加难。

韦大卫突然发现了一个学校,准备迫降在学校操场上,结果操场上全是学生,只好再次拉升,就在他心急如焚的时候,发现学校西侧有一条土路,尽管路很窄而且两侧有树,但是这已经是唯一的希望了,果断选择在这里迫降。迫降很惊险,但最终还是有惊无险地降落了,随即被喊着“缴枪不杀”的战士们包围了。而当韦大卫等人表明自己起义的身份后,乡亲们开始欢呼。

韦大卫成为英雄,受到了、周总理等人的接见,更是被各大机关、企业单位邀请去做演讲,被全国传颂。韦大卫被安排到民航工作,担任一名飞行员,在接下来的12年里,韦大卫的生活一直很顺畅。直到1968年,韦大卫和“两航起义”的潘国定秘密跑到了西安,在北京被贴了大字报,当他们回到北京后,就跟这些人干上了,结果没过多久就被以“驾机叛国投敌阴谋”的罪名抓了起来,那架飞回来的蒋纬国专机也被当成了“的飞机”,摧毁了。

进入监狱后,韦大卫遭到了非人的虐待,被打得遍体鳞伤,甚至两根肋骨都被打断。左耳被打坏,肺部被打伤,但韦大卫从小就是个不服输的人,一直在同审问他的人对抗。为了逼迫韦大卫屈服,强令韦大卫的妻子薛莲莉同自己离婚,尽管自己不畏威权,但为了妻女还是选择了分手。

韦大卫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要去告状,14年10月30日,已经被关押了8年的韦大卫抓住一个机会,趁着看守不注意,从望台翻越电网跳了出去,幸好白天电网没通电。

越狱后,韦大卫遭到通缉,乔装打扮避过搜捕,偷上了一辆进城的卡车,最后来到中央的接待室进行上访申诉,最后韦大卫的案件由叶帅亲自负责处理,经过半年审查后宣告韦大卫是“清白”的,得以平反,然而妻子却没有与自己复婚,十年时期结束后,带着女儿去了美国,韦大卫则在潘国定的撮合下与他的邻居靳玉珍再婚。

时光荏苒,1987年,台湾开放了民众赴大陆探亲,第二年蒋纬国派机要秘书孟昭旭前来大陆,找到了韦大卫。孟昭旭告诉他,蒋纬国很关心他,,这让韦大卫很吃惊,自己将他的专机都开跑了,难道不恨自己?孟昭旭说: “他不恨你,纬国将军挺欣赏你的,知道台湾留不住你,也觉得台湾对你不公。”

之后韦大卫两次申请赴台面见蒋纬国,但是都被对岸拒绝了,这成为韦大卫一大遗憾。

1989年后,没有了新的飞行员投诚,林贤顺成为最后一个投诚飞行员。但岛上的飞行员真的会为了保卫“小岛”而战斗吗?统一才是中华民族的潮流,是必须也是必然统一。新中国成立70多年,国力早已非50年代可比,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国家的统一。

2010年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的大事记

1895年6月17日,总督府在台北举行“始政式”。因台湾各地仍有抵抗,日本中央之内阁总理于7月18日宣布台湾仍实行军政,8月6日格局陆军省命令,台湾总督府改组为军事官衙。1896年4月复归民政,以《台湾总督府条例》规定:于台湾置台湾总督,管辖台湾及澎湖列岛;总督由日本天皇亲自任命,以陆军大将或中将充任,在日本内阁拓殖大臣监督下统理政务;总督之下设民政、军务二局。民政局分总务、内务、殖产、财政、法务、学务、通信7部。18年10月,总督府内部除设陆军幕僚、海军幕僚之外,设,民政局与财务局。

1898年儿玉源太郎总督莅任,6月总督府改组,废除民政局与财务局,改设民政部,掌行政、司法,首长为民政长官,另设审议、立案之参事官长,后藤新平、石冢英藏分别担任民政长官和参事官长。1901年民政部改组,设警察本署及总务、财务、通信、殖产、本土5局、1905年废参事官长专任制,改以总务局兼任参事官长。

1919年(大正8年),总督府官制进行重大调整,将总督由武官人用的条件废除,另设台湾军司令官专责军事,台湾总督府专理民政。1945年(昭和20年),除总督府官房外,共有文教局、财务局、矿工局、农商局、法务部、外事部。

1942年,基于日台行政一体化,规定日本内阁内务大臣为监督台湾总督府,对台湾总督拥有指示权。内阁总理大臣及各省大臣也得以就具体事务进行指导。

日治时期共任命19位台湾总督,前期(1895年—1919年)以炉具或海军中将、上将担任,称为武官总督,包括桦山资纪、桂太郎、乃木希典、儿玉源太郎、佐久间左马太、安东贞美、明石元二郎共7位;中期(1919年—1936年)以出身政友会、宪政会、民政会等政党的文人出任,称为文官总督,包括田健治郎、内田嘉吉、伊沢多喜男、上山满之进、川村竹治、石冢英藏、太田政弘、南弘、中川健藏共9位;后期(1936年—1945年)因时局需要而改任武官总督,包括小林跻造、长谷川清、安藤利吉共3位。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总督府在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陈仪、台湾总督安藤利吉的监管下,执行交接与善后工作,完成日军与日人的遣送、日产移交处理等任务,1946年5月30日,总督府正式废除。

如何评价台北新女婿具俊晔

2008年12月30日:新生公园区、美术公园区展馆工程及跨越圆山抽水站便桥工程开工。2010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6日开幕,由圆山公园区、美术 公园区、新生公园区和大佳公园区组成的四大展区、14座展馆集体亮相,将在171天时间里共同诠释本次花博会“希望·梦想·美丽新视界”的愿景。

在这片总占地面积达91.8公顷的花的世界里,容纳了大地花海、地景花海、林下花圃花海、七道彩虹、花之隧道、迷宫花园、怡情园、果树园、造型花墙、迷宫花园等众多赏花去处。此外还有参展的各地特色庭园,其中包括来自大陆的两座展园——上海展园“海韵园”和西安展园“西安的院子”。

据悉,经过4年精心筹备的2010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使台北成为亚洲第七个经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AIPH)正式授权举办国际园艺博览会的城市。

王永庆半个世纪的:从小老板到台湾首富之路

具俊晔接了一个商业广告,并且还是以自己和大S的爱情故事为主轴线的,并且具俊晔还非常浪漫的表示,这是自己给大S的“情书”。一时间也是吸引不少人的围观和热议,网友们都称赞具俊晔果然是一个浪漫的人。

在“情书”中具俊晔称呼大S为我永远的女孩,并且表示无论自己与大S多少年没见了,大S都永远是我内心的那个模样没变的女孩子。并且最后还声称是献给我心目中的小星星。看来大S在具俊晔的心里,永远都是那个最亮的星星。

具俊晔到右台北已经做了非常多的事情,也正式的通过一场DJ秀成功的将自己“台北新女婿”的身份告诉了大家。如今的具俊晔,在台媒的眼中是一个合格的老好人,是绅士且懂礼貌,懂得照顾大S家人的超级男人。而且台媒称《原子少年》制片人在聚会上与具俊晔大s相遇,聊到了关于合作的,下一步具俊晔会出现在湾湾地区的综艺之中,正式开启自己在异国他乡的综艺之路。

先是与大S的夫妻感情培养好,再拿到良民证延长自己的定居时间,再考虑到自己后续的事业发展。对于这一个台北新女婿,看来后面他会继续努力,将自己更多真实的一面通过综艺展示到大家的面前。

都说女人的一生有两次改变命运的机会,第一次是投胎,投胎到一个有爱的原生家庭,那一出生就自带幸福,如果投胎到一个缺爱压抑的家庭,那么可想而知,对自己的性格以及人格都会受到重大影响。

还有一次机会就是嫁人,嫁给错的人,婚姻会是一地鸡毛,结婚从来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的大事,嫁给对的人,则会幸福一辈子。大S经历过两段婚姻,第一任丈夫汪小菲,虽然也是属于看对眼,但是那个时候,大S多半是为了结婚而结婚,当时比她小两岁的妹妹小S已经结婚好几个孩子,而大S肯定会被亲戚朋友催婚。在这种情况下,遇到外型条件都还不错的汪小菲,就赶紧嫁了。

大S的妈妈原本不接受具俊晔,但她跟新女婿接触了一段时间,开始在媒体面前大赞对方“情绪稳定”,这句话也是可圈可点。外界对大S闪电再婚都感到不可思议,但她表示,身边亲友见到她跟具俊晔的相处模式之后,都没有反对声音,因为她的快乐“肉眼可见”。

虽然这次结婚有点仓促,在两人还未正式见面的情况下,就确定了婚约,但毕竟有感情基础在,所以,结婚这事不被大家理解,倒也水到渠成。最重要的是婚后,具俊晔的表现,那是实实在在打动了大S,首先将自己的事业重心从韩国移到了台湾,而且为了摆脱“软饭男”的称号,具俊晔非常努力工作,什么活动,只要邀请了,他基本都参加。

对于具俊晔的“浪漫轰炸”,网友们都表示有点羡慕大S,每天都生活在甜言蜜语中,应该每天都会有强烈的恋爱的感觉吧。果然大S也是没能够稳住,从不发声的大S也是转发了这封“情书”,然后写道“我们”。不得不说这两口子还真的是很浪漫很幸福,让不少网友们都直呼:我又相信爱情了。

不仅如此,大S复出拍广告的也流出来了,不少网友们都惊艳大S的状态,果然就是颜值回春的女人,难怪所有人都说大S是回春18岁了。如今看来真的是所言不虚,看来大S已经准备好复出了。

求发生在1810年,也就是200年前的大事记。

王永庆半个世纪的:从小老板到台湾首富之路

今后,台塑集团将进入由职业经理人和王家第二代联手管理的“同治时代”。但王永庆和王永在兄弟仍是台塑集团的精神领袖。

从米店小老板到塑胶大王

1917年1月18日,台北县新店的一个贫苦农家喜添新丁,这就是后来被尊为“经营之神”的王永庆。

当时,祖籍在福建省安溪县的王家过着十分艰难的生活,几代人都以种茶为生,只能勉强糊口。王永庆的父亲王长庚整日照看茶园,微薄的收入勉强支撑着一个家庭的正常开销。9岁那年,王长庚不幸患病只得卧床休养,王永庆开始用自己瘦小的肩膀帮助母亲分担生活的重担。

15岁那年,王永庆小学毕业,先到茶园做杂工,后到台湾南部嘉义县的一家小米店当了一年学徒。第二年,王永庆作出人生中第一个重要决定,开米店自己当老板,启动资金则是父亲向别人借来的200块钱。

问题随之而来,王永庆的小店开张后没有多少生意,原因是隔壁的日本米店具有竞争优势,而城里的其他米店又拴住了老顾客。不过,16岁的王永庆展现了超强的营销能力,不仅挨家挨户上门推销自己的大米,而且还免费给居民掏陈米、洗米缸,照现在的话说,王永庆向嘉义县老百姓提供的是针对性极强的个性化服务,在维系客户关系上逐渐占了上风。此外,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掺杂着米糠、沙粒和小石头,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王永庆在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杂物拣干净,买主得到了实惠,一来二往便成了回头客。有篇文章说,起初王永庆的米店一天卖米不到12斗,后来一天能卖100多斗。

几年下来,米店生意越来越火,王永庆筹办了一家碾米厂,同时完成了个人资本的原始积累。从那个时候起,王永庆的命运发生了变化。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经济开始发展,建筑业势头最好。王永庆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便抓住时机经营木材生意,结果获利颇丰。这个普通农民的儿子,居然成了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商人。这时,经营木材业的商家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王永庆看到这一点,便毅然决定退出木材行业。

上世纪50年代初,台湾“工业局”推出一系列工业发展,其中包括利用美国援助兴建石化工业基本原料聚氯乙烯。时年38岁的王永庆大胆接手了当时这一无人看好的项目,成立了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之后,在塑胶领域大获成功的王永庆先后成立了南亚塑胶工厂、台湾化学纤维工业公司等一大批企业。

目前,台塑集团经营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炼油、石化原料、塑料加工、纤维、纺织、电子材料、半导体、汽车、发电、机械、运输、生物科技、教育与医疗事业等。尤其是在石化工业领域,建立起从原油进口、运输、冶炼、裂解、加工制造到成品油零售等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这在台湾是独一无二的企业集团。台塑集团下辖9个公司、员工总数超过7万,资产总额达1.5万亿新台币。

根据台湾《天下杂志》近年对岛内2000家大企业实力状况的调查,台塑集团已经跃居台湾各企业集团的龙头老大。王永庆也以54亿美元的身价登上《福布斯》全球顶级富人榜。

2002年,尽管王永庆宣布退休,不再过问集团的具体经营事务,但仍是集团与主要企业的董事长,是台塑集团幕后的舵手与精神领袖。

经营之神崇尚朴素人生观

几十年来,全球化工行业一直把王永庆尊为“经营之神”,其经营之道更是备受推崇,很多台湾企业家都将王永庆的管理经验当作最为实用的教科书。

有位叫郭泰的作家,研究王永庆其人其事20多年,搜集了近40年来王永庆的演讲稿和报纸、杂志、电视等相关报导,写出了一本书,名为《王永庆给年轻人的八堂课》。这本书归纳出王永庆做人做事的根本态度和起码原则。有书评这样写到,“王永庆给年轻人的八堂课,道理虽然浅显易懂,却是他数十年从不断挫败中累积出来的宝贵心得,可谓句句珠玑,发人深省”。

第一堂课:刨根问底,也就是面对问题一定要追究到水落石出,否则绝不罢休。

第二堂课:务本精神,凡事只求根本,不问结果;事事追求点点滴滴的合理化。

第三堂课:瘦鹅理论,这是王永庆时常提及的人生奋斗理念,说的是学习瘦鹅忍饥挨饿,用刻苦耐劳的精神面对困境,并以坚毅态度等待机会到来。

第四堂课:基层做起,必须脚踏实地、按部就班、从基层做起,还必须在选定目标后咬住不放,全力以赴。

第五堂课:实力主义,学历不等于实力,只有从实实在在的经验才能培养出令人信服的实力。实务经验愈丰富,成功机会就愈大。

第六堂课:切身感,企业的管理制度若能让员工产生切身感,他们的潜能才可发挥到十成。王永庆经常对员工说:“虽是一分钱的东西,也要捡起来加以利用,这不是小气,而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警觉,一种良好的习惯。”

第七堂课:价廉物美,只有建立在价廉物美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够蓬勃发展,在这一点上,王永庆坚持供应价廉物美的原料给下游客户。

第八堂课:客户至上,买卖双方唇齿相依,懂得维护客户的利益,才能取得自己的最大利益。

还有文章指出,王永庆从多年的经营管理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实用理论,其中最为精辟的是“压力管理”和“奖励管理”两大法宝。

所谓压力管理,就是在人为压力逼迫下的管理之道。具体地说,就是人为地造成企业整体及所有从业人员存在紧迫感。“一勤天下无难事”,王永庆始终对此深信不已,他认为承受适度的压力,甚至主动迎接挑战,更能充分体现出一个人的旺盛生命力,因此无论对人还是对己,王永庆都提倡严格要求。

据说,台塑集团的主管人员最怕“午餐汇报”。王永庆每天中午都在公司里吃一盒便饭,用餐后便在会议室里召见各单位主管,先听他们的报告,然后提出很多犀利而又细微的问题。主管人员为应付这个“午餐汇报”,每周工作时间不少于70小时,他们必须对自己所管辖部门的.大事小事十分清楚,对出现的问题做过真正的分析研究,才能顺利“过堂”。 王永庆本人每周工作100小时以上。由于坚持事无巨细的工作方针,再加上习惯于刨根问底,庞大的台塑集团完全在王永庆的掌握之中,他对企业运作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能了如指掌。

当然,奖惩分明是台塑集团的一贯作法,王永庆对员工的要求虽然苛刻,但对部属的奖励也极为慷慨。据报道,台塑的激励方式有两类:一类是物质的,即金钱奖励;另一类是精神的。有关台塑的金钱奖励以年终奖金与改善奖金最为有名。王永庆私下发给管理人员的奖金称为“另一包”,即公金之外的奖金。对于一般职员,则取“创造利润,员工分享”的做法。台塑员工都知道自己的努力会得到相应的报酬,因此都拼命地工作,王永庆的“奖励管理”制度造成了“1+l=3”的效果。

王永庆曾在总结成功经验时表示,他认为最有效同时也最有意义的做法,是选择“永远追求更大贡献”作为企业的目标。他说:“我不但与别人竞争,对自己也是严之又严。”

龙兄虎弟 红花绿叶一个不少

王永在比哥哥王永庆小五岁,原任台塑集团副董事长,是陪伴王永庆时间最长的事业搭档。媒体在评价两个人几十年的合作经历时,经常使用的词语是“珠联璧合”与“相得益彰”。一家杂志的文章说,王永庆、王永在兄弟一静一动,从年轻时代开始,王永庆负责规划事业发展方向,弟弟王永在负责落实和执行。

在台塑老员工眼中,哥哥王永庆扮演着“抬头看”的角色,思索规划着台塑集团下一步发展方向,而弟弟王永在就是“低头做”,一步步推动着台塑走向更高的阶段,王永庆建立制度,王永在落实细节。而两人的默契及信任更难能可贵,王永庆做了决策,王永在百分之百服从,而王永在执行过程拥有绝对的自主权,哥哥王永庆充分授权。有记者曾问王永在两个人有没有吵过架,王永在则委婉地说:“他讲他的,我转头走掉就是了。”

在生活上,身为亿万富翁的王永庆,同样对自己和家人严格要求,一贯奉行“勤劳朴实”,事事讲究“合理化”。据说,王永庆的吃饭原则是“简便”,最爱吃的是家常卤肉饭;穿的原则是“整洁”,一双运动鞋总要穿上好几年。弟弟王永在则是随遇而安,对任何事情都泰然处之,进退自如。

近几年来,一些欧洲经济学者突然对家族企业发生了浓厚兴趣,很多知名大学也先后设立了专门的工作室,对其方方面面进行解构和研究。为了搞清楚究竟是什么令经济学者如此着迷,美国《新闻周刊》特地委托汤普森金融咨询公司对欧洲家族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分析。在强大的数据库中,汤普森的分析师们找到了答案:令经济学家感兴趣的,是大型家族企业近年来出乎意料的发展与壮大。从综合数据来看,在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及英格兰的股市中,家族企业板块近10年的总体走势要强于没有血脉传递关系的企业板块。

一些专家指出,从现代管理制度出发,公司应有相互独立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组织体系,但很多家族企业却将三者揉在一起。很多人批评这种状况可能危害小股东利益、容易滋生内部腐败,而一些经济界人士却认为,家族对企业的绝对控制非但无害而且有益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专门为企业做管理咨询的律师米尔斯泰因认为,在那些家族成员占有董事会和管理层席位的公司中,即使出现严重分歧,家族企业最终也能迅速达成共识,因为家族企业拥有一般企业没有的东西:维护家族团结和财富的共同愿望。

或许,这种兄弟之间的情义、家族内部的团结,就是带有家族企业烙印的台塑集团持续高速发展的原动力。

谁来开启后王永庆时代

随着王永庆、王永在两兄弟淡出决策层,台塑集团将从“二王时代”过渡到“行政中心集体领导时代”,今后所有重大决策都将出自由王永在长子王文渊、王永庆之女王瑞华等七人组成的行政中心。王文渊、王瑞华分别担任集团总裁和副总裁。据报道,王永在代表兄弟俩对媒体表态,说退休之后心情不错,还强调对接班人“很放心、很高兴”。

台湾当地媒体指出,目前行政中心的七名委员分别代表三股力量,王瑞华、王瑞瑜是王永庆的代言人,王文渊、王文潮则延续着王永在的影响力,李志村、吴钦仁、杨兆麟是追随王氏兄弟的多年老臣,作为第三方力量,可以弥补第二代王氏决策人在专业层面的不足,同时充当第二代之间的润滑剂。有熟悉台塑集团企业文化的人士指出,这样的人事安排表明在王家第二代接班人当中,仍无一人可以单挑大梁,无法让王氏兄弟放心地把权力移交到一个人手中。也就是说,进入行政中心的四位第二代成员虽各有所长,但目前还无法服众,必须继续加以磨练,才能选出真正的接班人。

一些外国机构投资者认为,只要王永庆还在一天,家族就不会出现纷争,为了使家族势力平均,同时避免未来的争吵,早点安排接班事宜的确是未雨绸缪的一步好棋,同时王永庆、王永在兄弟也可以仔细观察接班人的品德与能力表现。

本来,按照王氏兄弟的既定部署,王永庆长子王文洋是台塑集团当仁不让的接班人。1951年出生的王文洋早年赴英国读书拿下博士学位,回到台湾后一手推动半导体事业布局,并成为“六轻”的小组召集人。不过,1995年王文洋因绯闻被逐出台塑,只能暂时自立门户。

在目前的决策层中,被寄予厚望的王文渊历任纺拓会董事长、台塑区塑胶原料公会理事长、台湾区人纤公会理事长,在岛内知名度较高、行政经验丰富,是台塑第二代领导集团的****。而担任副总裁的王瑞华长年居住美国,被当作老爸王永庆的海外替身,沉稳而内敛,工作能力和待人方式都深受员工肯定。王文潮做事低调而稳健,很像父亲王永在,属于第二代当中的稳健派,掌管的台塑石化是台塑集团的“火车头”,一些台北媒体认为他在未来更上一层楼的机会也很大。王瑞瑜和社会各界有较多接触,今后可能充当台塑集团的亲善大使。

此外,按王永庆体系和王永在体系目前的持股比例看,持股较多的王永庆体系略占上风。但是,台塑集团如此庞大复杂,并非一两个后辈就能完全掌控,有股权不等于能让集团顺利运作,这是王永庆体系接受集体领导的关键。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在台塑企业集团中,实力最雄厚的当属台塑石化和台化两家公司,分由王文渊、王文潮两兄弟担任总经理,3年来两家公司获利屡创新高,经营成果卓著。如王文渊、王文潮失去对两家公司的主导权,不仅在集团内部会有异音,也会引起其他股东的不满。

还有分析指出,王永庆兄弟相当欣赏美国洛克非勒家族,希望效法洛克非勒家族将财产信托的作法,确保兄弟两人的股权永不分离、王氏家族永不崩离。未来台塑集团各公司的运营权主要交由专业经营团队负责,而实际拥有股权者,将是王永庆两兄弟捐赠股权的基金会,以及与家族有关的法人机构。

;

蒋介石临终遗言,道出不肯释放张学良的原因,听后湿了眼眶

1810年,英国著名诗人拜伦横渡了达达尼尔海峡

1810年2月19日清津近海地震--19世纪韩半岛灾害最严重的地震

据< 朝鲜王朝实录>记载,1810年2月19日在朝鲜咸镜道明川、镜城、会宁和富宁府发生地震,造成房屋倒塌和人畜死亡以及地面裂陷、喷水冒砂、滑坡等地表破坏.本文引证<承政院日记>、<备边司誊录>、<日省录>等重要历史文献及地方志,详细研究了有关史料.此地震造成47户房屋倒塌,5人死亡,是19世纪韩半岛震害最严重的地震.清津湾沿岸地区

破坏最重,烈度达到Ⅷ度,砂土液化和地震海啸加重了震害.震中在清津近海域(N41.7°E129.8°),震级定为M61/2.

1810年,英国远征军从毛里求斯岛的最北端悄悄登陆。

柏林洪堡大学始创于1810年。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1810年3月1日生于华沙近郊。

1810年(清朝嘉庆15年),福建茶商柯朝,将茶籽试植台北县,获得成功,于是台湾植茶就此传播开来。

1810年,清朝置热河都统署。

嘉庆十五年(1810年),镇压了爆发于东南海疆的蔡牵起义军。

1810年德国人在伦敦工作的哥尼格取得了蒸汽印刷机的专利权(机械化的手动印刷机)

1810年普法战争

因奥地利在对法国作战中屡遭失败,根据梅特涅建议,1810年奥皇弗朗西斯二世被迫同意将其嫁与拿破仑为妻,以示法奥亲善。

1810年3月,拿破仑与奥地利共和国共和国长公主玛丽亚?路易丝结婚。

1810年4月,拿破仑立奥地利公主玛丽亚·路易莎为后,吞并荷兰.封贝尔纳多特元帅为瑞典王太子,控制瑞典.

拉美独立战争(1810年~1826年)

哥伦比亚独立(1810年)

智利独立(1810年)

墨西哥1810年9月16日伊达尔戈神父发动起义,开始了独立战争。1821年宣告独立。

1810年,西班牙本土大部分地区被拿破仑军队占领。

1810年4月19日,加拉加斯(委内瑞拉)爆发起义;5月25日,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爆发起义;7月 20日,波哥大(新格兰纳达区)爆发起义;9月16日、18日,多洛雷斯(新西班牙区)和圣地亚哥(智利区)也相继爆发起义。这些起义导致西班牙殖民制度的灭亡,宣告了独立战争的开始。

亨利?考文迪什,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于1810年去世。

翟继昌 1810年作 早春图 立轴

王学浩 1810年作 山水 立轴

1810年,人类首次在实验室发现天然气水合物。

嘉庆十五年(1810年),活动于粤东至珠江口外的郭学显、郑一嫂以及东海霸等战死的战死,投降的投降,五色帮中仍然活动于广东沿海的就只有乌石二的蓝色帮。为彻底歼灭海上抗清力量,两广总督张百龄千方百计围剿乌石二的部众。他以红色帮叛徒张保仔劝降为计引诱乌石二的主力船队五十多艘驶入海康县的南渡河,然后密令水师兵分两路把乌石二的船队包围于海南的儋州洋面与雷州的双溪口。等到乌石二的队伍发觉中计时,清兵水陆合围之势已形成,乌石二率众抵抗,终战败被俘。乌石二被俘后一度绝食,清军无奈,将他押到海口市处死。

1810年,莱佛士奉召去加尔各达,受委为印度大总督驻东方特派员。同年10月奉命统筹英军远征爪哇的先导工作。

1810年,尼泊尔王国已经从克什米尔扩张到锡金,相当于今天尼泊尔国土的两倍。

1810年5月31日,华尔脱 惠特曼出生于美国纽约长岛的一个农民家庭。

夏威夷王国(The Kingdom of Hawaii) - 于1810年由卡美哈美哈一世统一,从1826年到1893年1月17日被美国承认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1804年-1810年 富拉尼战争(尼日利亚)

1810年,海地起义军把西班牙人从海地岛的东部清除了出去,解放了整个岛屿。

清仁宗嘉庆十五年 (公元1810年). 十一月 清王朝下令,禁止流民出关,令蒙古各盟长报告已垦地亩及租地民户,并禁再招人佃种。

历史上第一个啤酒节在1810年举行,为了祝贺巴伐利亚的皇太子路德维希(Ludwig)和勒吉(Therese)公主的婚姻。

1810年(嘉庆十五年) 清廷将蛤仔难纳入版图,改称“噶玛兰”。

俄国船(怀疑是海盗)于1810年(文化7年)在择捉,国后两岛登陆,进行掠夺。

为什么有人说林语堂晚节不保?

15年4月5日,蒋介石的遗体前,一位老人轻轻俯身,颤抖的手指抚摸着水晶棺,表情凝重。

这位老人就是曾经震惊中外的“”的主角之一张学良。

此时,他已经被蒋介石囚禁了40年。也许他送给蒋介石的一幅挽联能概括他们之间的恩怨,这幅挽联上是怎么写的呢?

这16字的挽联是二人复杂关系的真实写照,当然也有人说他们之间的恩怨远非10多个字所能概括。

曾经是蒋介石得力干将的张学良,在“”之后一直被蒋介石“囚禁”了半个世纪之多。

如果说当初蒋介石是因为张学良发动“”让他受尽了羞辱,一时怒气未消所以想处置张学良。

那么为什么事隔多年,和蒋介石身边的许多人劝他释放张学良,他都没有同意,并且还嘱咐蒋经国不要放了张学良?

临终时,蒋介石终于说出了不愿释放张学良的理由。

听后不觉难掩悲伤,毕竟她曾经许诺张学良一定会还给他自由。直到蒋介石去世,她也没能兑现自己的承诺。

1946年10月,距离张学良被蒋介石囚禁已经过去了10年。

按照南京军事法庭的判决结果,他已经服完刑。他以为一直期盼的自由该来了,到处托人打听局势,希望知道自己到底什么时候能被释放。

终于,张学良等来了接他的飞机。然而当飞机起飞后,他才发觉飞机飞往的不是他久别的故乡,而是与故乡相反的方向——省。

从此,张学良在台湾新竹的井上温泉度过了13年的时光,这也是他囚禁生涯中待得最久的地方。他痛恨蒋介石的出尔反尔,也意识到了此去或许再也无法回到故土了。

作为“东北王”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从小就向往军旅生活。从讲武堂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他到父亲的军队里担任了团长一职。

1928年6月,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张学良子承父业,成为了握有几十万军队,坐拥东北最强大的地方势力。

东北易帜和中原大战后,张学良和蒋介石的关系因此拉近,以至于后来二人以“兄弟”相称。

然而,使二人的关系彻底破裂。

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沦陷。为了民族大义,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扣留了来西安督促“剿共”的蒋介石的,逼他停止对付红军,联共抗日。

蒋介石被扣押后,南京顿时乱成了一锅粥。

在紧急召开的会议上,对于如何对待这件事,国民党内部出现了两种主张:军政部长何应钦主张讨伐,要派飞机轰炸西安,迫使发动兵变者投降;宋子文和一派则主张和平解决,积极营救蒋介石的办法。

决定亲自飞往西安,在此之前,张学良曾经发过两封电报邀前去西安,据说两人私交甚好。

南京认为此行无异于自投罗网,但当她走下飞机的一刻,她没有发现荷枪实弹的士兵,前来迎接她的张学良对她恭敬而热情。

通过和张学良谈判,承诺如果蒋介石同意他们的请求,张学良能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的话,一定会保证他的安全。

“我以人格担保你的个人安全” ,或许是的这句话给张学良吃了一颗定心丸。

张学良不顾身边人的极力反对,也没有通知周恩来等人就动身护送蒋介石去了南京。

当飞机在南京落地后,蒋介石立刻变了脸。由于之前答应过要保证张学良的安全,现在就动手不太适合,因此蒋介石玩起了失踪,并派人把张学良送上了南京军事法庭。

审判的结果是,张学良被判处十年监禁。

对于这个判决,很不满意。在她的斡旋下,张学良没去监狱,但却被迫开始了长达54年被囚禁的时光。

为了不暴露囚禁之处,张学良的住处经常被换来换去。从南京奉化黄山到萍乡郴州阮陵,再到修文贵阳开阳,又经桐梓去往重庆。

经常“搬家”使张学良的生活变得十分动荡,而他的住所都是荒凉偏僻、人迹罕至的地方。

抗战结束后,本以为能获得自由的张学良不但没有被释放,甚至还差点被蒋介石杀死。张学良被送往新竹,继续他的囚禁生活。

相较于“”另一主角杨虎城将军来说,张学良无疑是的。虽然他没有获得自由,但至少保住了性命。

张学良要感谢一个人,此人就是。

张学良在晚年接受访时说: “我没死,完全是蒋夫人帮我,那蒋先生是要把我枪毙的。”

为了当初的一句承诺,付出了半个多世纪的努力。

最初张学良被囚禁时,妻子于凤至陪他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

而这一切还是应该感谢,如果不是为他争取,张学良就会一个人面对无数个孤独、寂寞的日子。

张学良被囚禁四年后,于凤至患上了乳腺癌,要想活下去只能到国外治疗,张学良无奈只能向求助。

二话不说,马上安排于凤至离开幽禁地,前往美国治疗。

之所以这样做,主要原因是觉得自己当初答应张学良的事没有做到,她只能尽所能在生活上给予张学良足够的帮助,只要她能做到的,她一定会想办法去满足张学良的要求。

于凤至赴美治病后,就只有秘书赵一荻陪伴在他身边,由于幽禁地的交通不便,物资不足,张学良和赵一荻不得不亲自种地以解决温饱。

曾经拥有三十万大军的少帅成了“鸡鸭司令”,张学良也不再关心天下大势,而是每天都去看看老母鸡有没有下蛋。

1950年,在大溪官邸,在与张学良相见时暗示他信奉基督教,当时的张学良正在研究佛学,劝他不要走错路,并说自由一事上帝会安排。

张学良非常信任,回去之后便开始研读《圣经》。

之后,又帮张学良请了英语老师,并派遣了一位基督徒,引导他成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又以方便张学良出入基督教堂为由,让他和赵一荻到台北定居,这意味着张学良重新回到台北国民党高层的视野,同时也获得了宗教保护。

一切都在表明,在帮助张学良慢慢地恢复自由。

1960年6月5日上午,一场礼拜活动在蒋介石官邸的礼拜堂内举行。

离场时,罕见地同一位谢顶的老人握手,这令在场的国民党要员感到很诧异。

因为一般不会在这种场合同人单独握手,而且大部分人并没有认出这位老人是谁。

这位老人,就是已经23年没有露过面的少帅张学良。

这些国民党要员大多都跟张学良共事过,之所以没有认出他来,多半是因为多年的囚禁生活使一个人的样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同时也使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受到了严重的摧残。

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对张学良的承诺,从张学良的日记手稿和的100多封来往信件中,可以看出她非常关心张学良的生活,总是想方设法照顾张学良。

于凤至到美国治疗后,送给张学良一个照相机,这使张学良和赵一荻的生活多了一份色彩。而从他们留下的照片中,世人也洞悉了张学良当时的处境。

照片留下了张学良和赵一荻许多生活的镜头,在无人涉足的偏僻之地,看似像是世外桃源的二人世界,虽不自由但有爱人相伴,充满了浪漫。

而在一张多人的合影上,除了妇女和儿童,剩下的都是张学良的看守。无时无刻不在人的监视之下,似乎使他们的二人世界变了味道。

看守张学良的宪兵最初有100多人,一直到他恢复自由,看守的宪兵在吃饭的时候也有四桌人。

失去自由的张学良对外界知之甚少,为了让他能够多了解外面的世界,送给他一个收音机。

不知道张学良第一次收听到的收音机内容什么,但从照片上可以看出,张学良没有露出喜悦之情,而是一脸的沉重。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屋里的张学良很无奈,他走不出被幽禁的地方,一直期盼的自由也总是一次次地从满怀期待到无尽失望。

而令他无法获得自由的蒋介石,直到临终也没有放他出去的意愿。

一直在为张学良谋划奔波,而张学良自己也极力地争取让蒋介谅自己,重获自由。

张学良曾数次向蒋介石服软,而他的东北军和西北军也多次向蒋介石请求释放张学良。

但蒋介石却告诉他们 “张学良是自愿在所囚禁的地方读书学习,并且他不希望被别人打扰”。 显然,这是蒋介石编造的借口以及谎言。

后来,张学良又通过戴笠向蒋介石求情,希望能释放他。

蒋介石却送给张学良一个能伸缩的钓鱼杆,意思是希望张学良安分一点,毕竟他要杀了张学良易如反掌,想要活命最好还是老实点儿。

张学良知道当年的事让蒋介石怒气难消,因此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

20年后,在蒋介石生日的时候,张学良托人送去一块手表,暗示蒋介石 “自己被关押的时间已经足够长了,应该消消气了”。

没想到,蒋介石给他送来了1936年的日历,很明显是在提醒他 “别忘记当年你做了什么,这件事我到死也不能忘!”

早在之后,我党曾经做出很多努力,希望蒋介石能释放张学良。

可后来蒋介石把张学良带去了台湾省,一直在宝岛掌握着实际权利的他,到死也没有恢复张学良的自由之身。

15年,蒋介石病入膏肓,张学良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

这时候对于张学良的何去何从,国民党的意见再次分成了两派。

一种主张释放张学良,认为张学良被关押了这么久,都七十多岁了,早已经失去了掀起风浪的能力和权力;另一种主张是继续软禁起来,不给他一丁点儿机会,这样万无一失。

预感到已到大限之期的蒋介石该如何处置张学良呢?

蒋介石病重之后,早已为自己的长子蒋经国能顺利接班做好了打算。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不忘叮嘱蒋经国 “此笼中虎,不可放也”

在他的意识里,张学良手中的权力还没有完全消失。

一旦将其释放,以他在东北军中以及全国的影响力,势必会对蒋家王朝不利。

作为长子,蒋经国听到父亲至死还记挂自己将来的安危,他既悲痛又感动,只能含泪应允。

15年4月5日,蒋介石病逝。

而当听到丈夫留下的这段遗言后,不觉泪如雨下。

快四十年了,为这件事奔波了这么多年。

她没想到,蒋介石到死都不肯还张学良自由,而自己当初对张学良的承诺到现在也没有兑现,让身为“第一夫人”的她情何以堪。

对张学良的愧疚和对蒋介石的恨意,以及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无奈,种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让这个已到垂暮之年的女人久久无法释怀……

蒋介石的离世,是张学良始料未及的。蒋介石的遗言,更让张学良无言以对。

无论如何,如今斯人已去,张学良还是为蒋介石题写了挽联。

蒋介石至死不肯原谅张学良,他却在挽联中却用“关怀之殷,情同骨肉”表达出了对蒋介石曾经的关怀心存感激。

至于“政见之争,宛若仇雠”则实属当时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张学良一直在想办法求得蒋介石的原谅,如今蒋介石猝然离世,使得他再没有机会达成所愿了。自己年逾七旬依然没能获得自由,自然让张学良心绪难平。

为了自由,张学良只能再次寄希望于蒋经国,并且通过多种渠道向蒋家和外界表明:自己已经对政治失去了兴趣。

张学良甚至在跟其他宾客的聊天中反复地表示自己不想再当张学良了,只想做一个普通人。

蒋经国自然理解张学良的用心良苦,也明白现在的张学良不可能再掀起什么风浪了。

可对父亲临终前的承诺让他不得不尊重父亲的选择,他只能继续囚禁张学良。

蒋经国掌握权力仅仅5个月,便离开了台湾省远赴美国,因为她和蒋经国的政见不合。

这对张学良来说可是一件大事,如果离开台湾,那当年答应他的承诺还在吗,他是否会被囚禁至死?

那么在15年离开台湾后,对张学良的事就不管不问了吗?

1990年6月1日,这一天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只是个普通的日子。而对于张学良来说却非比寻常,这是他重获自由后的第一个生日。

这一年,张学良90岁。

生日晏上他说自己虚度了90岁,这么多人为自己作寿感到很惭愧。言语间让人不禁感慨,这位昔日曾经风光无限的少帅如今已经老矣,而他人生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幽禁中度过的。

1991年8月的一天,张学良在中国台北士林凯歌教堂的礼拜会上见到了,这是自张学良恢复自由以后他们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

此时,张学良才知道在离开后将他托付给了张群。难怪蒋介石去世以后,张群一直为自己恢复自由的事东奔西走,原来是受的委托。

张学良感动不已,在之后的访中,他多次提及对自己的帮助很大。因为有,他才有了一份免死金牌。半个多世纪的坚守,也让世人看到了她的责任和担当。

在《回忆录》中,写道,当初张学良扣押蒋介石的目的很单纯,只是为了抗日。

只要蒋介石答应他的要求,他就会送蒋介石回南京,到南京他会向蒋介石负荆请罪。

后来张学良在1991年接受访时也印证了这一点,他说 :“我反对内战,不愿意打内战,我一向讲对外的。”

然而张学良为了能够抗日却付出了54年被囚禁的代价。

作为一个铁骨铮铮的东北汉子,14年的东北抗日却没有他的身影,其实比杀了他还要难受。被囚禁的他,空有一身报国之心,却没有一丝报国之力,这成为他终生抱憾之事。

而另一件让张学良难过的则是他至死也没能回到生养他东北故土去看一看。

张学良在台湾省的管家林渊泉后来回忆,他获得自由去夏威夷定居后,有一次在散步时问林渊泉有没有空,随后他手指着中国的方向,对林渊泉说: “我想去那边,你陪我去吧”。

林渊泉听后心里不觉为他难过。

张学良曾三次对林渊泉提起想回东北老家去看看,可惜他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90岁了,由于身体和其它方面的原因,他至死都没能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

张学良软禁了蒋介石13天,而蒋介石却把他囚禁了54年。

舍身取义很伟大,但用自由换救民族于危亡之中,同样值得被铭记。

张学良曾说: “我的事情是到了36岁之后,就再也没有了。”

其实,并没有。

正是张学良等人的自我牺牲,才换来了国共联手抗日的局面,也促成了抗日战争最终的胜利。

正像周总理对张学良的评价所说,他是我们的“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他的一生值得被歌颂,也应该被歌颂。

因为林语堂晚年很贪腐,所以高晓松用晚节不保来形容他。

林语堂在晚年担任南洋大学校长的时候,把自己的亲戚都安排了学校要职。当和学校翻脸的时候,他请来律师要告学校董事会,结果律师都感觉到林语堂做的有点过份。

林语堂出生在1895年,当他59岁的时候,也就是1954年。当年8月,林语堂来到应约来到南洋大学。陈六使是中国华侨陈嘉庚的侄子,为马来西亚富豪,掌握全东南亚橡胶储藏 。

这所由华侨集资美金四百万元兴办的大学, 当时陈六使捐款500万。南洋大学校董会安排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担任校长。林语堂来后,提出要求说我要当校长。

当时的新加坡华人主要是由福建闽南人组成,林语堂是福建人,还是当时响当当的国际大师。校董会最后决定给林语堂担任校长。

但是,林语堂担任校长后,把他女儿、女婿、侄子都带过来了,而且都担任要职,副校长、财务部长、办公室主任类似的职务。新官上任,他要求把当时新盖的教学楼拆了,说要盖世界一流的教学楼,让南洋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

南洋大学是新加坡的华人建立的,刚建立不久,都是侨乡的血汗钱。提出这个要求的同时,林老还提出要涨工资,教职员工的工资要世界第一高。连当时的哈佛、耶鲁的校长都没有那么高。

因为林语堂是国际大师,校董会也答应了。本来每个学校都有基金管理的,是由校董会负责的。林语堂说他要拿来管理。

但是校董会就是靠这些基金,让在新加坡的华人接受了中国教育,能够看出林语堂管的很宽。据说这些基金有两千多万,校董会没有答应。林语堂就把校董会告了,弄得对薄公堂。

林语堂请来了律师,律师一听感觉也挺过份的, 就打算劝和。 在会议上,林语堂指着捐助金额最大的陈六使先生说他背信弃义。会议上的人坐不动了,纷纷指责林语堂。

后来,大家就问他要怎样才能妥协,林语堂说得给他补偿。在和解会上,林语堂就开始算,连开车的油钱,饭钱都计算了,精确到小数点,三十多万。

当时的30多万是很值钱的,学校的图书馆大楼也就是30多万,校董会一研究,说就这样吧,给您钱,您就去美国吧。

当时,陈六使也在现场,他说基金是大家的血汗钱,不能让学校受损失,这个钱他出。随后,陈六使拿出了支票,给了林语堂30多万。

林语堂在新加坡华人领域多受争议,南洋大学对林语堂的晚年名声造成一些影响。晚年,林语堂定居台湾台北阳明山,16年3月26日去世。

扩展资料:

林语堂被称为幽默大师,他谈吐诙谐,热衷幽默。对中国幽默文学的异军突起起了作用。他也一向以童心未泯自况。

林语堂经常撰写文章,阐发幽默,林语堂及其同人积极提倡幽默文学,主张文风“清淡”、“隽永”、“甘美”,作品具有“性灵”、“闲适”的特点,逐渐自成一个小品散文流派。

新加坡的侨领因为冷战时期子女无法在中国接受华文大学教育,又担心子孙脱离中国文化,所以在1952年初,兴起筹组南洋大学。

南洋大学的捐资者不仅有陈六使、李光前这样的富商,更有无数的工人、市民、三轮车夫、等各行业的草根阶层。当时1770名三轮车夫为南洋大学“义踏”,舞厅舞女为南洋大学“义舞”,一时传为佳话。

参考资料:

林语堂-百度百科林语堂与南洋大学-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