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些春节习俗的问题

2.有关黑风暴和风暴潮的问题?

正蓝旗天气预报15天查询_正蓝旗天气预报15天天气

北京周边旅游资源汇总

颐和园旅游区

简介

位于北京的西北郊,原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园内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

组成,占地290.8公顷,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三。颐和园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

典雅的园林艺术、精美的历史文物,成为闻名世界的皇家园林。

地址

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

交通路线

咨询电话

62881144

票价

8元,通票33元

鹫峰森林公园

简介

座落于海淀区北安河境内,距颐和园18公里。山峦上的两座山峰好似一只振

翅欲飞的鹫鸟,故称鹫峰。它不仅以蜿蜒曲折、直达鹫峰山顶的盘山古道和雄

奇秀丽的景色吸引众多游客,而且更以那丰富的植物资源所构成的自然风光闻

名。

地址

海淀区北安河乡鹫峰国家森林公园

交通路线

从颐和园乘346路北安河乡北口,西行800米即到。乘火车可从石景山、苹果

园地铁处乘京郊旅游列车直达。

咨询电话

62455816,62455821,62459209

票价

成人8元,学生4元

紫竹院公园

简介

以竹造景的山水园林,公园内有各类竹子100多个品种,近百万株。公园始建

于明代,清朝乾隆皇帝赐名为“紫竹禅院”,紫竹院由此得名。

地址

海淀区白石桥路45号

交通路线

乘114、300、323、334、374、374支、811、814、817路紫竹院下车,334、

347、360、360支路三虎桥或白石桥路南口下车,320、904路北京图书馆下车

南行。

咨询电话

68420055

票价

2元

圆明园旅游区

简介

座落在北京的西北部,始建于康熙48年(1709年),是清朝鼎盛时期兴建的帝

王御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350公顷。它是我国建筑、园林

艺术的杰作,被誉为“万园之园”。

地址

海淀区清华西路28号

交通路线

331、333、365、375支、801、810颐和园专线圆明圆下车。

咨询电话

62543673

票价

10元,通票20元

凤凰岭风景区

简介

位于海淀区西山农场境内,占地面积973公顷。它以奇山、泉瀑及宗教人文古

迹而著称,森林覆盖率达90%,空气纯度为市区5倍。自然人文景观有李儿港、

九女陀、滴水岩和黄普院、福胜寺、妙觉禅寺、上云寺等。

地址

交通路线

乘346路终点即到。驾车从颐和园沿颐阳公路,顺运河走,一路有路标。

咨询电话

62455933,62459492

票价

8元

香山公园旅游区

简介

位于海淀区西山东麓,距市区20多公里。园内最高峰香炉峰海拔557米,各

类树木26万余株,古树名木达5800多株,约占北京城区的四分之一。因为公

园风景四季宜人,秋天的红叶节非常著名,因此成为北京人登山健身的好去处。

地址

海淀区香山公园

交通路线

乘318、333、360、904路香山下。驾车从紫竹桥向西进四环路向北顺路标指

示即可到达。

咨询电话

62591155-6523/6387

票价

5元

阳台山风景区

简介

位于海淀区北安河乡境内,林木茂密,森林覆盖率达94%,杏树名木就占51%,

以古香道为中心,两侧绿荫蔽日,果树满园。

地址

交通路线

乘346路到北安河北口下车即到。驾车从颐和园沿颐阳公路到温泉后,再行驶

大约2公里即到。

咨询电话

票价

成人8元,学生4元

玉渊潭公园

简介

是一座自然景色与人工雕塑相结合的公园。全园面积共2055万平方米。公园

西北角建有樱花园,占地25万平方米,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樱花专业园之一,

早春时节举办的樱花节吸引大批游人观赏。

地址

海淀区西三环

交通路线

1、4、21、33、65、308、337、地铁军事博物馆下车北行,或320、114、特5、

颐和园专线玉渊潭下;323路八一湖下车。

咨询电话

68514447

票价

2元

百望山森林公园

简介

位于颐和园北3公里处,当地人称望儿山,是距市区最近的森林公园。百望山

占地160多公顷,乔木、灌木交错,空气格外清新,没有人为的污染。

地址

海淀区黑山扈北口19号

交通路线

乘330路黑山扈路北口下车。从西客站乘特6路在百望山下车。驾车可从颐和

园沿颐阳公路北行至黑山扈北口即到。

咨询电话

62884508

票价

5元

卧佛寺-樱桃沟

简介

位于海淀区寿安山麓,与香山毗邻。卧佛寺因寺内的卧佛造像得名,距今已有

1300余年。卧佛寺西北行约500米左右即为樱桃沟。这是一条外广内狭的幽静

峡谷,两侧是秀挺峻拔的山峦,一条蜿蜒的溪水清澈见底。

地址

海淀区卧佛寺路北京植物园

交通路线

乘318、360、333、904路植物园或卧佛寺站下车。驾车可从颐和园沿香颐路

到卧佛寺即到。

咨询电话

62591283,62591561-2213

票价

卧佛寺5元 植物园5元 展览温室50元

西山森林公园

简介

北京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北京西郊小西山,距城区

仅20公里,南起石景山区模式口,北至海淀区温泉乡,东起温颐公路,西至

军庄、永定河谷;地跨海淀、石景山、门头沟三区;拥有昌华、百望、静福、

凌云、北岭五大景区,总面积达9万亩。

其中森林面积8万亩,每年释放氧气17.8万吨。这里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人

文景观众多,不仅有“西山红叶”、“西山晴雪”等著名自然景观;还有明景泰陵,

万历皇帝七妃子墓,正蓝旗、正白旗村庄及碉楼等历史遗迹和名人碑刻、革命

遗址纪念地等。

地址

交通路线

乘360、318路南河滩下车。

咨询电话

票价

西山大觉寺

简介

位于海淀区北安河,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寺院坐西朝东,依山而建。自东

向西由山门、碑亭、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无量寿佛殿、大悲坛组成。

地址

海淀区北安河乡西山大觉寺管理处

交通路线

乘346路周家巷下车。驾车可从颐和园沿颐阳路到温泉路口左拐即到。

咨询电话

62456162

票价

10元

――石景山――

石景山游乐园

简介

是一座以欧洲郊野园林为主要特色的大型现代化游乐园,占地240亩,以灰姑

娘城堡为中心,分布着50余项大中型现代化游乐项目,有状如车轮的观览车,

有令人惊心动魄的电子滑车,有勇敢者的转盘,还有供游人骑乘的马匹和骆驼。

地址

石景山区地铁八角站北侧

交通路线

地铁八角游乐园站,337、389、325、327、354路京原路口下车。

咨询电话

68874060

票价

2元

四海水上乐园

简介

位于石景山区八大处高科技园西,游乐项目有高架水滑梯、儿童嬉水区、环流

泳区和静流泳区、造浪池、假山洞滑道等。

地址

石景山区海特花园路西四海水上乐园

交通路线

地铁苹果园站东200米往北,或乘336、501、318、965路可达。驾车从长安

街到古城后,右拐直行到头即到。

咨询电话

68885998,68885994

票价

10元

八大处公园

简介

位于石景山区北部,是北京著名的风景区,始建于1300多年前。公园内有八

座古寺(灵光寺、长安寺、三山庵、大悲寺、龙泉庙、香界寺、宝珠洞、证果寺),

“八大处”由此得名。滑道、骑马等游乐项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地址

石景山区八大处

交通路线

乘347、389路汽车八大处下。驾车可从五孔桥上阜石路,直行即到。

咨询电话

68875221,68874661

票价

5元

――丰台 ――

万芳亭公园

简介

地址

丰台区右外洋桥西里甲2号

交通路线

324、300路洋桥下车。

咨询电话

67211666,67215333

票价

1元

鹰山森林公园

简介

位于丰台、石景山、门头沟三区交界处,总面积80公顷。地处平川、沟谷、

陡坡、顶峰相互错落,有六座顶峰、七条沟壑、一座悬崖、两块平川。此地生

长各类植物百余种数十万株,有林海野营、赏花尝果、绿针红叶、松涛雪景四

类景区。

地址

丰台区长辛店芦井鹰山森林公园

交通路线

乘地铁古城下,换乘327、385路汽车。驾车沿地铁线到京原路口左拐,再行

大约4-5公里即到。

咨询电话

83876953

票价

1元

老美跑车城

简介

是我国首家美式家庭跑车场所,占地面积30余亩。设有成人、儿童和碰

碰车四种跑道。成人驾驶的40多部跑车,采用日本本田发动机,跑起来精彩

刺激,为儿童设计的跑车则更安全可靠,充满趣味。

地址

丰台区花乡世界公园对面

交通路线

乘937、905路或世界公园专线到世界公园下车。

咨询电话

63735092

票价

青龙湖郊野休闲区

简介

位于丰台区王佐乡,距广安门20公里,总面积2620公顷,地形西高东低,西

部以高低起伏不大的丘陵为主,东部地势平坦。主要特色在于山青水秀,林木

茂盛,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景区以自然山水为骨架,区内有桃花坞、玫瑰谷、

樱花园、竹趣、观光塔、铁索桥等。有游泳、快艇、游船、划水等水上项

目,有以农业景观为主的、融科普与为一体的观光农业、交通公园和汽车

,有集各国名花异卉、珍奇树木于一园的国花公园、观赏树下园等。

地址

丰台区王佐乡青龙湖郊野体闲区

交通路线

六里桥乘339、321路到云岗下车。312旅游专线车直达休闲区门口。驾车可从

六里桥上京石高速到赵辛店出口有路标。

咨询电话

838705,838706

票价

10元

世界公园旅游区

简介

汇集了世界近五十个国家一百余处著名的人文、自然景观,是目前亚洲最大的

大比例微缩景观公园。在游览中,您不仅可以观赏世界奇观名景,尽情领略各

国风土人情,欣赏世界民俗大游行和乘浪漫游艇模拟环球旅行,而且还可以品

尝到异国美食,购买旅游纪念品和进行各种趣味游乐活动,实现一日游遍世界

的梦想。

地址

丰台区花乡大葆台

交通路线

乘特6路、特7路、北京站专线直达。

咨询电话

63723344-213

票价

40-48元

――朝阳 ――

朝阳公园

简介

是北京市最大的公园,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2.8公里,面积320公顷,其

中水系67公顷,陆地253公顷。园内设施融科技、文化、休闲、、竞技

于一体,为游人提供全方位的休闲空间。现已初步建成水上游览、戏水乐园、

酒吧文化广场、中央***植树林、国际友谊林、将军林、金台艺术馆、旅游

街和海鲜美食城。

地址

朝阳区农展馆南路1号

交通路线

302、43、718、710、815、115、412、350路公共汽车均可到达。

咨询电话

65953725,65076786,65953972

票价

5元

中华民族园

简介

是集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建筑,民俗风情、歌舞表演、工艺制作以及民族美食

为一体的大型民族文化基地。北园内共建有民族村寨十六个,包括藏族、苗族、

彝族、侗族、台湾原住族、布依族、朝鲜族、哈尼族、傣族、佤族、羌族、达

斡尔族、景颇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景区。园内还建有国内最大的

铸铁雕塑以及仿真的热带榕林、水中溶洞、土林以及盘龙瀑布、阿里山神木、

沧源岩画等。南园包括民族博物馆、雕塑广场等大型设施,以及二十余个民族

村寨。全部建筑均采用1:1的比例,真实地再现出各个民族的文化遗存。

地址

朝阳区民族园路1号

交通路线

345、715、305、344、55、618、804、939路祁家豁子站下车,407、380、702、

941、特2路民族园路下车;386、406路奥体中心站下车。

咨询电话

620630,620636,620637

票价

60元,学生45元,残疾人、60岁以上的老人40元

日坛公园

简介

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大明之神(太阳)的处所,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坛为

方形。在公园东南角建有胜春园,占地1万平方米,中有曲池,池中有一对石

雕的天鹅,一只石蛤蟆向上喷水。园东南小山上有清晖亭,南侧建有花果园,

西北角有马骏烈士墓。因为公园座落在使馆区,因此成为各国外交官员喜游的

场所。

地址

建外日坛路

交通路线

1、4、9、48、57、120、403、938、938支、808、团结湖专线日坛路下车,29

路日坛公园下车。

咨询电话

65021743

票价

1元

团结湖公园

简介

团结湖公园是一座以江南民居风格为主的园林,它是在1958年由人民群众团

结协作开发而成,故命名“团结湖”。全园面积为13.8万平方米,其中湖面占三

分之一,三个相连的湖泊环绕全国。公园内树木葱茏、淡雅幽静,为附近的团

结湖小区居民提供了一处休闲健身的场所。

地址

朝阳区团结湖南里16号

交通路线

115路团结湖公园下,43、团结湖专线团结湖下车。

咨询电话

85973603

票价

1元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简介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是在元大都城墙遗址上修建的一座公园,它以郊野风光为

特色,集文物保护及园林绿化为一体,是一座新型的城市园林。

地址

朝阳区安外小关街24号

交通路线

104路五路居下车。

咨询电话

421474

票价

红领巾公园旅游区

简介

红领巾公园占地37.5万平方米,水面面积20万平方米,因为园内有“红领巾之

歌”群雕十六座被命名为青少年教育基地。园内还有儿童游乐场、游船区和钓

鱼区。

地址

朝阳区后八里庄

交通路线

9、908路金台路下车

咨询电话

85833385

票价

1元

一些春节习俗的问题

请你向环保局写一条建议谈如何减少沙尘天气对人类的危害

沙尘天气对人的危害无法减少

可以通过植树来减少沙尘天气

沙尘暴对人类的危害

沙尘暴的危害一是大风,二是沙尘。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风蚀土壤,破坏植被,掩埋农田。

2.污染空气国家环保总局的监测网显示,3月20日强沙尘暴当天,北京每平方米的落尘量达到了20克,总悬浮颗粒物达到了每立方米11000微克,超过了国家标准的十几倍,超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张国荣风采依旧一周年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AC-尼尔森网际网路调查

过正常值的100倍。

3.影响交通沙尘暴对交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降低能见度影响行车和飞机起降,如韩国3月22日有7个机场被迫关闭,3月21日约有70个航班被迫取消。二是沙尘掩埋路基,阻碍交通。据《华商报》报道,由于沙尘暴掩埋了部分铁路,造成乌鲁木齐开往西安的列车中途遇阻。

4.影响精密仪器使用和生产。

5.危害人体健康沙尘暴引起的健康损害是多方面的,面板、眼、鼻和肺是最先接触沙尘的部位,受害最重。面板、眼、鼻、喉等直接接触部位的损害主要是 *** 症状和过敏反应,而肺部表现则更为严重和广泛。7年前美国健康学家首先提出,细微污染颗粒与肺病和心脏病死亡之间存在关系。澳大利亚《时代报》称由于土壤被风蚀而引起的沙尘暴是导致该国200万人哮喘的元凶。

6.引起天气和气候变化此次沙尘暴影响的范围不仅涉及到我国13个省份,而且影响到了韩国和日本;1998年9月起源于哈萨克的一次沙尘暴,经过我国北部广大地区,并将大量沙尘通过高空输送到北美洲;2001年4月起源于蒙古的强沙尘暴掠过了太平洋和美国大陆,最终消散在大西洋上空。如此大范围的沙尘,在高空形成悬浮颗粒,足以影响天气和气候。因为悬浮颗粒能够反射太阳辐射从而降低大气温度。随着悬浮颗粒大幅度削弱太阳辐射(约10%)地球水回圈的速度可能会变慢,降水量减少;悬浮颗粒还可抑制云的形成,使云的降水率降低,减少地球的水资源。可见,沙尘可能会使干旱加剧。

再看看下面的这些统计资料,让我们意识到防治沙尘暴的紧迫性。

全国有1500公里铁路、3万公里公路和5万公里灌渠由于风沙危害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因风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相当于西北5省区1996年财政收入的3倍。

科学家们做过推算,在一块草地上,刮走18厘米厚的表土,约需2000多年的时间;如在玉米耕作地上,刮走同样数量的表土需49年;而在 *** 地上,则只需18年时间。

常年4、5月份正是我国北方沙尘暴高发期,请您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预防沙尘暴的准备。

沙尘天气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容易感染细菌,因为许多沙尘里都是有细菌的。

如何减少沙尘天气

沙尘源控制:“捂”比“挡”的作用大

荒漠化防治,主要以固定土壤为主。当然,出现盐渍化的土壤和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植物生产力下降造成的土地荒漠化不是担心土壤“跑”了,而是担心土壤里有害的物质增多了,这样就需要采取另外的措施。这里,我们重点谈谈干旱半干旱区的土地荒漠化防治。因为,这里的荒漠化直接诱发沙尘暴、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造成宝贵的土壤物质大量损失。因此,必须采取非常科学的措施护土防沙,防止水土流失。

沙尘暴飞行的高度达几千米,沙尘源头海拔高于北京1000多米,这样地面上不足10米的“防护林”在强大的“来犯者”面前似乎显得无能为力了。因此,沙尘源控制,显然不能用林来挡。为了说明树木不能阻挡沙尘暴,我们在沙尘暴最严重的春季进行了现场观察,发现沙尘暴到来时,杨树林里的沙子照样在流动。林子外面的能见度在5米以下,而灌木和草层覆盖较好的地段,能见度在200米之上。森林阻挡沙尘暴的作用可见一斑。

怎样捂盖沙尘源头呢?下面工程和生物的措施是常用到的。

第一,机械工程措控制治荒漠化。如沿着铁路沿线、公路沿线的防沙网格,草方格、塑料网格、枯树枝条方格都是在风沙危害地区常用的措施。在黄土高原地区,人工梯田、鱼鳞坑等都是保持水土的常见工程措施。还有人提出,用沥青等化学物质将流动的沙子固定,或者研究沙粒凝固剂等将沙子固定,是从另外的角度防止荒漠化扩大。当然,一些具体的工程措施需要经得住生物学措施的检验。如果土地固定了,然而植物不能生长了,就是人为制造了新荒漠。

第二,生物工程措施防治荒漠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实施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草原保护和建设工程、水土保持专案、内陆河流流域综合治理专案等一批有关防沙治沙的工程专案,都是典型的生物工程措施。在生物措施中,植物是最常用的,而植物中,过去侧重造林植灌,对于种草重视不太够,应当在今后的具体实践中改正,要充分认识草的作用。尤其在半干旱的草原地区以及四大沙地,草的作用大于灌木,灌木大于森林。在极端干旱地区,连草本植物也不能生长,但是在沙漠上有一种地衣和藻类植物与土壤颗粒形成的“生物结皮”。生物结皮在荒漠化防治中的作用尚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第三,依靠自然力恢复遏制荒漠化。这个做法非常简单,简单到人类什么都不需要做,而是将人和牲口退出来,将荒漠化土地恢复的任务交给自然界去做。2000-2005年,笔者在内蒙古正蓝旗巴音胡舒嘎查(村)试区位做了一个试验,证明自然力恢复是最直接、最经济、最合理的做法,应当得到有关部门充分重视。该嘎查有人口72户,310牧民, 土地12.6万亩,属典型的浑善达克沙地,是离北京最大的沙尘源,既有 *** 的沙丘,又有严重退化的草地。我们用围网将4万亩严重退化的草场封育起来,并组织专人每天骑马巡逻,防止牲口进入破坏。2001年,恢复好的草长到80-140厘米;最高产草量每亩为5300斤(鲜重);2002年,植被总盖度达60%,与对照(未保护)相比,固定沙丘提高了近3.8倍,沙丘低地的群落生物量分别提高9倍。2003年,滩地草丛最高达1.85米, 生物量超过6500斤/亩(鲜重)。.牧民由每户每年买2万斤干草,到每户分到7万斤干草,从此牧草出现了富裕。植被组成方面,恢复前固定沙地以冷蒿、糙隐子草和寸草苔等为主,2年后冰草、木地肤等占优势;沙丘低地群落的优势植被由羊草、披碱草等取代了灰绿藜和尖头叶藜等。野生动物方面,野兔、狐狸、大雁、灰鹤甚至狼又回到了这片久违的土地。

"捂"盖沙尘源:草还是林?

长期以来,治理思路依然是以造林为主。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定位就是造林;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而紧急启动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也以林为“老大”;草原上实行退耕还林(还草), 草一直是“羞答答”地躲在括号里,只是经专家反复呼吁,草有时才从括号里被“释放”出来。就连治理沙尘暴的重担也是落在国家林业局头上的,例如国家专门成立的防沙治沙办公室就设在国家林业局。可见在人们的潜意识里,防沙治沙非林莫属。

有了这样的指导思想,见到下面的景象就不奇怪了:在生长好好的草原上生硬地挖出许多树坑来造林,树林不能成活反而形成人为的风蚀坑;在干草原上,枯死的树木与顽强的荒漠化草原形成鲜明对照;在浑善达克等沙地上,已经恢复起来的草原上又种上了常绿的獐子松;经常看见人们用汽车、拖拉机或者肩挑人抬浇水来保证种下的树木能够“喝上水”。因为一旦离开了人的呵护,那些树木难逃死亡的命运。还是由于上述指导思想,日本的远山正瑛志愿来中国的干旱区种树;美国的公司来兜售他们的“固体水”(保水剂);某民间组织掀起“万里大造林”,试图将中国的新疆也覆盖上森林。无独有偶,“三北防护林”的目标也是要将草原覆盖15%的森林!

然而,我们成功了么?连续几年的沙尘暴肆虐说明了一切。笔者自从1997年进入草原考察,有近十个年头了。公路两旁的杨树依然是不争气地立在那里,依然是手指肚粗。其实,“主人”已经换过几茬了,因为树木在草原上是“年年种,年年死”的。我们不禁要问,我们是否陷入了“盲目造林”偏执?

我国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沙尘暴的源头。从生态功能上看,那里草的作用大于灌木,灌木大于林。现行的做法是,草出了问题,拿林来治;费用使用给林多,灌木次之,草最少。草原上实施退耕换林,“还”林有钱,还草不给钱或给钱少,这样老百姓就不顾树木能否成活来造林。钱花出去了,林没有活下来,反给沙尘暴帮了忙----那些干旱半干旱区的树坑变成了人为的“风蚀坑”。

草、灌木、林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在生态上,我们用生物量来反映它们的生态功能,其中常用的值就是年净初级生产力,是指植物在光合生产的全部季节里,每年能够固定空气中碳的量。在浑善达克沙地,我们用了两年的时间解剖这个值,发现沙地上年(实际上只有短短三个半月)平均生产力为每公顷10.67吨(包括根系),其中草贡献了93.3%, 灌木6.4%, 林只有1.3%。这还是在能够分布沙地榆(乔木)的健康沙地上测定的,如果在纯的草原上,林的贡献率几乎为零。这个结果也和覆盖度的计算结果相吻合,在锡林郭勒草原上,我们将浑善达克的稀疏树林包括在内,得出的森林覆盖率只有0.87%。可见,“三北防护林”在草原区域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15%的目标是根本不现实的。

上述自然规律说明,在沙尘源的源头干旱半干旱地区,草不但不能被忽视,而且必须被高度重视起来;草原上造林不但不能再提倡,还应当果断停止,省出大量的经费来保护草原或者恢复草原。

或问,在沙地或者沙漠上,沙子都流动了,草还能够管用吗?在这样的地区当然需要根系强大的灌木或者少量的乔木(如沙地)固定流沙。但是,流动沙丘是草原植被破坏后形成的,上世纪50年代以前的浑善达克沙地的流动沙丘面积只有2%左右。在用人工沙障或者灌木固定后,草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在西部的严重干旱地区,梭梭,白刺,珍珠等灌木是很重要的,但是,仅有灌木,草不加入进去,也难以固定松动的土壤。灌木(沙地自然分布的乔木也有这个作用)的作用是象钉子那样钉住土壤,草的作用是捂盖,因为草的根是紧密相连的。而严重干旱地区种树则不会奏效,因为树木根本长不起来。

怎样减少台风对人类的危害

台风是可以预测的,每天的天气预报也会报道,当台风要来临的时候 *** 部门都会通知沿海的人们不要出海打鱼,把船拴好拴牢,撤离海岸.

城市街道旁的树木枝条也要经常修剪,避免被刮倒砸伤人或砸坏房屋、广告牌等等

天气对人类的影响

天气对人类的影响有很多方面,天气对人类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情况,比如气温的高低,空气的流动,可以给人类身体的温度产生直接影响,而对生物的繁殖,农作物的生长,使它减产或增产,这是对人类生活的间接影响,这些方面的变化都可以随天气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人类的生活,也可以影响到人类身体的健康状况。

天气对人类的影响

科学家研究指出,天气对人类有很大影响。恶劣天气能够触发犯罪、自杀,导致交通事故或使肇事司机逃跑。生活中许多人认为自己对天气变化有感觉,有些人甚至能预先感觉到危险天气的来临,即使儿童也会对低压槽和高压区产生反应。

不过,天气本身不会引起身体和精神疾病,它只会使人们已有的伤病加重或减缓。

医学气象学家把人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型别的人是天气反应型的,在天气的影响下,他们没有感觉到痛苦或觉得自己有病,但他们的情绪和健康状况却会有波动;第二种型别的人是天气感觉型的,他们的植物神经系统不稳定(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意愿决定的),他们比第一种型别的人对坏天气的 *** 反应更强烈,也更早。在天气骤变时他们会感觉到头痛和睡不好,还会感到疲倦、情绪不好和变得易于激动。他们注意力无法集中,只能喝少量的酒,并且在酒后会有反应,在开车的时候表现为反应迟钝。第三种类型的人属于天气敏感型,这种型别的人通常是一些病人,他们可能患心血管疾病、风溼性关节炎或者曾经受过伤如骨折等等。当天气突然变冷或变热时,他们可能会感到伤口疼痛或者慢加重。据调查,大约有60%的人觉得自己属于天气感觉型的。即使按十分严格的生物气候学标准衡量,每三个人中也有一个人属于天气感觉型的。

在严峻的天气形势下,汽车司机的反应时间比平时要慢10%。此外,司机还会作出错误的反应:司机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会错误地判断交通状况。他们超车时犹豫不决,或者在错误的时刻超车。司机和行人之间也会产生误会。

天气对人类的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目前最大的争议是天气如何影响人类。德国医学气象学家沃尔夫冈.施潘教授认为,天气的影响是温度、溼度、气压通过人体面板、呼吸器官、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对人体组织的综合影响。人体组织和植物神经系统使人体适应一定的天气形势。天气变化了,人体也必须作相应的调整。由于现代人对自然环境已不太习惯,并且远离大自然,因此许多人很难适应天气的骤然变化。石器时代原始人只能在他们的洞穴里忍受各种不舒适的天气,因此得到了磨炼,而现代人中的很多人则生活在装有空调的房间里,感受到的是经过过滤过的天气。这样,人们的身体不能很快地适应外面的天气,也就是说,血压会升高或降低,脉搏跳动过速或过缓,出汗太多或太少,只有当出现病痛的时候,才会引起人们的警觉。目前人们还不清楚,单个天气要素是如何影响人类的。

有哪些因子始终影响人类健康呢?统计表明,不仅仅是那些像雨、雪、雾以及能导致交通事故上升的滑冰等所谓平凡的天气影响,生物天气形势也能极大地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比如说,受高压控制的地区,夜间人们能睡个好觉,相反,高压移走,或低压移入加上暖气团来临,人们的睡眠往往会受到干扰。又比如,冷气团来临,低血压病人的病情会得到缓解,而风溼病患者则会感到疼痛难忍。

天气对人类的好处

令人类和生物可以更好的生活.

加强人类呼吸系统.

沙尘天气对儿童危害更大的原因

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 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1/10大小,被吸入人体后会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

如何减轻地震、海啸对人类的危害

目前,对付地震海啸袭击尚无一种成熟有效的方法,通行的原则仍是防抗与躲避相结合。即贯彻预防为主,在抓好带根本性的防抗措施的同时,加强海啸的预测预报,及时采取回避及躲避的对策,把地震海啸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1)地震后应迅速确定震中位置、震级、震源深度、震源断层性质,确定是否伴随地震海啸的预报。

(2)释出地震海啸紧急警报

在得到地震海啸的预报后,各沿海地区有关单位,应根据海震发生的地点和沿途所经的地形地貌情况,迅速算出海啸袭击海岸的可能时间,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各危险地区或发出地震海啸的紧急警报。

(3)当得到海啸警报时,应紧急采取避难行动,危险区的群众应立即疏散到山涧两侧的斜坡、高的小丘、地基结实的高地上,切勿在山涧、狭谷底停留或沿河流行走,因为海啸有时会在河流中逆流而上。疏散时,应避开狭窄的胡同和建筑物密集地带,当来不及到达高地时,应暂时躲避到“安全岛”或坚固的高大建筑物上。停泊在港湾的船只,应迅速驶出港湾。因海啸波不止一次,而且间隔一段时间阵发性地发生,所以疏散应坚持1~2h,切勿一次涌高之后即行回去。

地震海啸是海底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的海水强烈扰动。其机制有两种形式。

“下降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1960年智利地震海啸就属于此种类型。

“隆起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须保持一个等势面以达到相对平衡,于是海水从波源区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波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1983年5月26日,中日本海7.7级地震引起的海啸属于此种类型。

:fjsl.:8080jjzs/jjcs/20080821/199.

有关黑风暴和风暴潮的问题?

腊八吃腊八粥

二十三日祭灶王

腊月二十四扫房

腊月三十守岁:

先是要贴春联。其次是贴门神。吃团圆饭,人要齐,席间还要多说吉祥话儿,预示以后的日子和和美美,团团圆圆。按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大家要痛痛快快地玩他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对岁数大的人来说,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借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

中国各民族或地方的春节习俗:

一.藏 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藏族是一个古老而热情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中的禁忌。

1、两个久别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时,你的手不能搭在对方的肩膀上。

2、不能跨过或踩在别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别人的衣服上,更不能从人身上跨过去。

3、妇女晾衣服,尤其裤子,内裤不能晾在人人经过的地方。

4、不能在屋里吹口哨或大声哭叫。

5、家里人出远门,客人刚走,中午和太阳落山后及藏历大年初一不能扫地或倒垃圾。

6、外人不能当着已故人的亲属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

7、今年该完成的活不能留在明年干,如捻毛线、织毛衣、地毯等。

8、黄昏时,不能随便到人家里走,尤其人家将有分娩的孕妇及刚生产的产妇或重病人时,陌生人更不能去。

9、过了中午以后,不能把家里的任何财产拿出去。

10、一个陌生人到你从来没有到过的大山及悬崖峡谷,不能大声喧哗。

11、不能跨或踩吃饭的用具、锅碗、瓢盆等。

12、家里有两个人同时出门,并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时出家门,必须前后出门而且出门时间要隔开。

13、妇女到晚上不能梳头和洗头,也不能披着头发出门。

14、在使用扫把和簸箕时,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必须先放在地上,然后另一个人从地上捡起来。

15、每当亲朋好友到你家串门或看望你时,会拿些酥油茶或青稞酒等物品作为礼物送你,客人临走时把东西腾出来,不能全部腾空,必须留一点在里面或换一点自家的东西装上。

16、有缺口或有裂缝的碗不能用来吃饭,也不能给客人倒茶。

二..彝 族

彝族火把节,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里,火象征光明、正义、兴盛,象征着能够摧毁一切邪恶的强大力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欢乐、爱情和幸福的节日。

三.香港年俗

农历新年是我国传统上一个盛大的节日,相信无一个个中国人不识。然而,在香港过农历年,在习俗上和气氛上却和传统的截然不同。

近年来,已很少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时按传统在家里贴春联、年画的了,取而代之的则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的挥春。虽然如此,但贴挥春的原意和贴春联和年画一样,取其吉利之意,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平平安安。

四.澳门年俗

澳门年俗,别有风情。 "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给灶神按中国传统也用灶糖,说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说坏话。我在澳门花街的一澳门人家的灶头见过一张圣诞老人像,奇怪的是,圣诞老人像边贴着"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联儿。

五台湾春节习俗拾趣

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最为隆重的民间传统佳节。在与福建省一水之隔的台湾,其历史文化、风士人情、生活习俗、亲缘血统等等均与祖国大陆,尤其是福建闽南地区一脉相承,因而岛内民众的春节习俗自然与祖国大陆民间大同小异。

六.有趣的江苏春节习俗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七.桂林春节习俗

从"小年夜"到除夕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八.达斡尔族:年年高

北方的达斡尔族有也拜年的习俗,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每家都备有蒸糕,拜年者一进门,主人就用蒸糕款待。“糕”在汉语中与“高”谐音,以糕款待,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节日期间,达斡尔族还举行歌舞、体育活动,一直持续半个月。

九.蒙古族:酒肉不尽

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却是另一番景象,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这样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装的男女,跨上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时,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人们边歌边舞。

十.壮族:迎英雄

居住在中国南方的壮族,称春节为“新年节”。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认为这样一年才能吉祥。在壮族民间还有过晚年的习惯,壮族称做“吃立节”。“吃立节”是在这个月的30号,相传在100多年前,壮族的一支农民武装在抗击外来侵略者后凯旋归来,这时春节已过,壮族群众为了欢迎他们,就在这个月的30号为他们重过春节。

十一.布依族:姑娘抢挑第一担水

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而那里的景颇族人民喜欢在春节前举行打靶活动,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杆上,在树尖中左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荷包里一般装有一枚硬币,几粒谷子和几颗装饰用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十二.哈尼族:荡秋千

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经热闹起来,妇女们都忙着舂粑粑。粑粑是用糯米做的饼子。而小伙子们则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那里的秋千有十几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爱荡秋千。节日里,大家都穿着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处处呈现出热闹、和睦的节日景象。

十三.傣族:掷糠包

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十四.高山族:“围炉”

居住在中国台湾省的高山族,他们在过春节时则是另一番情趣。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聚餐,叫做“围炉”。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带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如果家里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对他的思念。

十五.满族:挂旗过年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节日期间,男孩成帮结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样的木爬犁,在山岗上、冰面上嗖嗖飞驰。少女和年轻的媳妇们穿着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伙地玩嘎拉哈(猪或牛的膝关节骨)。从初一到初五的晚上,人们还自愿组织起来扭秧歌拜年,阵容较强的秧歌队,不仅在本村扭,还到外村去扭。围观的群众常常乐得前仰后合,忘记了疲劳和寒冷。甚至还有热心的观众—直尾随着秧歌队走乡串户,直到天明才归。

十六.白族:“放高升”

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男女青年都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接受对方的爱情了。

十七.侗族:芦笙会

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十八.彝族:跳虎

在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庙遗址,杀狗献“咪司”(“咪”意土,“司 ”意主人,迷司即为土主神之意),随后由本村“毕摩”祭土主请虎神。8位村民化装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们”两耳高耸,尾巴粗壮,浑身虎纹,额上绘一汉字“王”,颈上挂一个大铜铃,威风凛凛。“毕摩”念罢祭辞请虎神后,虎王率众老虎入村。整个跳虎节期内,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当地老百姓都深信只有通过一年一度的传统跳虎、敬祭虎神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全体村民才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满幸福。

十九.撒尼族:食汤圆

除夕,撒尼语叫“思搓期”。除夕之夜供祖,吃年饭,是很肃穆的。午后,家家门前插上绿树枝,枝上挂一顶草帽。这是无言的告示:请勿入内!不许谈话!就连家中的人也是不可以高声言谈的。

撒尼语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汤圆”和“过新年”是同一个词,叫“阔期玛”。因为过新年必食汤圆。从正月初一起的半个月内,人们纵情欢乐。

春节习俗--放鞭炮

红红活活过春节,热热闹闹团圆饭,围绕着春节,几千年来形成了许多民俗习惯,偏的不说,就拿放鞭炮、舞狮子、耍龙灯等等的一切风俗,随着科学文化的进步也都不同程度的赋予了新的内容。

放鞭炮

“是璀灿的珠宝溢光流彩,是闪光的花瓣落英缤纷,真想不到呀,小小的纸筒里,有着那么美的灵魂——火一般的热烈,花一样的迷人,它把迅息的一生,献给了新春……”

这是一首咏炮花的诗。每当除夕之夜,不管是繁华的城市还是僻静的山村,无论是霓虹灯闪耀的闹市还是小巷深处,“嘣嘣叭叭”“哔哔(口剥)(口剥)”的爆竹声,此起彼落,竞相欢叫。那五彩缤纷的火花,给深沉的夜暮划出一道道彩虹,给人们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放爆竹庆贺春节,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古人焚竹发声,名曰“爆竹”。《通俗编》说:“古时爆竹,皆为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爆竹的原意在于惊惮和驱逐恶鬼。《荆楚岁时记》中记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魈恶鬼。”《神异经》云:“西方山中有人焉,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热,名曰山魈。以竹着火中,哔哔有声,而山魈惊惮。

后人遂象其形,以火药为之。“这当然是迷信的说法。今天,我们放爆竹虽有除旧迎新、取个吉祥兆头之意,但已没有什么迷信的色彩了。

相传,到了初唐年间,一些地方天灾连年,瘟疫四起,有个叫李田的人,便在小竹筒内装上硝,导以爆炸,以硝烟驱散山岚瘴气,减退疫病流行,这便是装硝爆竹最早的雏形。后来,由于火药的发明,人们用纸造的筒子代替了竹子,并用麻茎把炮竹编成串,称为“编炮”,因声音清脆如鞭响,也叫“鞭炮”。宋代,已有除夕出售鞭炮于开封府街头的记载(《东京梦华录》)。在全国各地也有了专门生产爆竹的作坊。最初的纸卷爆竹,响一下就完了,后来发展为各种花炮。

爆竹,它是中国特产,在外国是没有的。从古至今,由于人们不断加工、改进,爆竹的品种、样式越来越多,色彩也跳出了单一的火红色。除了传统的百子鞭炮、单响、双响的花炮外,还有许许多多的花炮,并取了一个个文雅、富于诗意的名称。如:“金菊吐艳”、“飞雪迎春”

、“仙女散花”、“白雪红梅”、“金猴腾空”等等,还有百头、千头、万头,甚至长达十万头的巨型鞭炮,真是应有尽有,五花八门。

春节习俗——舞狮子

每当“爆竹一声除旧岁”时,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传统的舞狮活动就伴随着送暖的春风和欢乐的锣鼓,出现在城镇和农村。为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欢乐气氛。

舞狮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起源于南北朝时代。

据传,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66年)五月,宋朝交州刺史擅和之奉命伐林邑,林邑王范阳还使用了象军参战。这支象军由于士兵持着长矛骑在又高又大的象背上,所以使仅仅拥有短兵器的敌方,连接近它都很困难,宋军的士兵开始吃了大亏。后来,先锋官振武将军宗悫想了个办法。他说,百兽都害怕狮子,大象大概也不会例外。于是,连夜用面、麻等做成了许多假狮子,涂上五颜六色,又特别张大了嘴巴。每一个“狮子”由两个战士披架着,隐伏草丛中。他还在预定的战场周围,挖了不少又深又大的陷阱。敌方驱象军来攻,宗悫用弓放出了假狮子,这种“雄狮”一个个翻动着斗大的血口,张牙舞爪直奔大象。

大象吓得掉头乱窜,宗悫又乘机指挥士兵万弩齐放,受惊的大象顿时没命地向四处奔跑,不少跌到陷阱里,人和象俱被活捉。……从此,舞狮首先在军队中流行,然后传到民间。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西凉使》中就有“假面胡人假面狮,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起毛衣摆双耳……”。可见,在唐代已有类似现代的狮子舞了。

为什么在春节期间人们喜欢舞狮子呢?据说,明朝初年,广东佛山地区出现了一头怪兽,每逢年岁将尽,则在佛山郊区出现,到处糟踏庄稼,残害人畜,乡农不胜其苦人们就把竹篦扎成若干头狮子模型,并涂上各种斑驳的颜色,事前布置好,当怪兽出现时,锣鼓齐鸣,群狮奋舞,一齐朝着那头怪兽进发,那怪兽惊恐万状,掉头就跑,尔后,当地乡民认为狮子有驱邪镇妖之功,有吉祥之兆。于是,每年春节打锣鼓,挨家挨户,舞狮拜年,以示消穴除害,预报吉祥之意。

舞狮子,除春节外,在喜庆的日子里,也常以舞狮助兴。民间一般舞狮由两人合作扮一头大狮子(有的地区称太狮),一人扮作一头小狮子(有的地区称少狮),另一人扮武士,手拿绣球作引导,并先开拳踢打,以诱引狮子起舞。狮子随着鼓点的快、慢、轻、重,忽而翘首仰视,忽而回头低顾,忽而回首匍伏,忽而摇头摆尾,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在模仿动作上,有舐毛、擦脚、搔头、洗耳、朝拜、翻滚等动作;在技巧上,有上楼台、过天桥、跨三山、出洞、下山、滚球、吐球和采青等。

春节习俗——耍龙灯

新春佳节,在我国广大城镇,有“耍龙灯”的习惯。

“耍龙灯”也叫“舞龙”,又称“龙灯舞”,是流行于我国的一种民间舞蹈。

我国古代人民为寄托美好愿望而创造了龙的形象。相传,古人把龙、凤、麒麟、龟称为四灵。造型优美,绚丽多采,线条刚柔相济。在历史条河中闪耀着独特的艺术光彩。早在商殷时代,铜器和骨刻上就有龙形图案;周代铜器的龙纹已渐趋完整。“耍龙灯”在汉代民间已相当普遍了。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宋代吴自牧著的《梦梁录》中记载:南宋行都临安(今杭州)“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之状。”

在古代,人们把“龙”作为吉祥的化身,代表着风调雨顺的愿望,因此,用舞龙祈祷神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四季丰收。人们舞起用竹、铁结扎,外用绸缎或布匹制作的彩龙取乐,表现欢快的心情,经过民间艺人不断加工制造,到现在“耍龙灯”已发展成为一种形式完美、具有相当表演技巧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深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耍龙灯”的表演,有“单龙戏珠”与“双龙戏珠”

两种。龙身由许多节组成,每节间距约五尺左右,第一节称一档。组成龙身的“节”,一般都是单数。(如九节、十一节和十三节的)。龙头部分也分轻重不同,一般重量约三十多斤。龙珠内点蜡烛的称“龙灯”,不点的称“布龙”。

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耍九节的主要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裆子(穿花),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退皮等。耍龙中,不论表演那种花样动作,表演者都得用碎步起跑。耍十一、十三节龙的,主要表演蛟龙的动作,就是巨龙追捕着红色的宝珠飞腾跳跃,忽而高耸,似飞冲云端;忽而低下,像入海破浪,蜿蜒腾挪,煞是好看。

农村耍龙灯还有个习惯,就是不仅在本村耍,还到外村表演,到镇上或城市宽阔的街头、广场去“赛演”。每当新春至元宵节期间,在此起彼落的锣鼓声、鞭炮声中,各个民间“舞龙”队大显身手,引动万人空巷。

各地的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1.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4.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5.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6.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7.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黑风暴

黑风暴:沙尘暴的一种,大风扬起的沙子形成一堵沙墙,所过之处能见度几乎为零

18世纪以来,大批移民来到美国西部平原,滥垦滥伐,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的3次黑风暴。1934年5月的一次风暴持续了三天三夜,从西海岸一直吹到东海岸,形成了东西长2400千米、南北宽2400千米、高达3400千米的灰**尘土带。风暴以每小时100多千米的速度向东推进,横扫北美大陆,尘暴过处,天昏地暗。中亚哈萨克地区,由于50年代大量开垦荒地,引起大面积土壤;风蚀,也发生过类似美国30年代的尘爆。在中国北部116万平方千米的沙漠中,有39%是由于人为原因引起尘暴而造成沙漠化的。

沙尘暴是一种突发的、高强度的风沙灾害。中国每年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5亿元之巨。中国西北地区,包括新疆、甘肃、青海、宁夏以及陕西和内蒙古的中西部,是中国沙尘暴的多发区。1993年5月5日的特大沙尘暴使甘肃、宁夏和内蒙古部分地区遭受巨大损失,死亡85人,伤残2人,失踪31人,直接经济损失7.25亿元。严重影响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锡林郭勒盟出现能见度为零的黑风暴天气

内蒙古遭遇第11次沙尘暴

23日下午两点左右,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克什克腾旗、锡林郭勒盟的正蓝旗、锡林浩特市出现扬沙天气。

据内蒙古气象台短期气象预报员介绍,预计24日白天,内蒙古的阿拉善盟和巴彦淖尔北部的局部地区将出现沙尘暴,鄂尔多斯市西部有轻微的扬沙,这将是入春以来内蒙古出现的第11次沙尘天气。

截止到4月22日,内蒙古今年已经出现了10次沙尘天气,其中有6次是沙尘暴。

与去年同期相比,内蒙古今年沙尘暴出现的时间早,今年最早出现在3月9日至12日,去年在4月27日至29日;影响范围广,从阿拉善盟中部开始,一直到乌海市、鄂尔多斯市西南部、锡林郭勒盟南部及乌拉盖、赤峰市中部、通辽市的奈曼旗和库伦县等地均出现沙尘暴;强度大瞬间风速为17至27米/秒,锡林郭勒盟的苏尼特右旗和朱日和镇能见度几乎为零,达到黑风暴标准。

风暴潮

(一)风暴潮的主要特点

风暴潮指由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台风、飓风)、温带气旋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沿海验潮站或河口水位站所记录的海面升降,通常为天文潮、风暴潮、(地震)海啸及其他长波振动引起海面变化的综合特征。一般验潮装置已经滤掉了数秒级的短周期海浪引起的海面波动。如果风暴潮恰好与天文高潮相叠(尤其是与天文大潮期间的高潮相叠),加之风暴潮往往夹狂风恶浪而至,溯江河洪水而上,则常常使其影响所及的滨海区域潮水暴涨,甚者海潮冲毁海堤海塘,吞噬码头、工厂、城镇和村庄,使物资不得转移,人畜不得逃生,从而酿成巨大灾难。

有人称风暴潮为“风暴海啸”或“气象海啸”,在我国历史文献中又多称为“海溢”、“海侵”、“海啸”,及“大海潮”等,把风暴潮灾害称为“潮灾”。风暴潮的空间范围一般由几十公里至上千公里,时间尺度或周期约为1-100小时,介于地震海啸和低频天文潮波之间。但有时风暴潮影响区域随大气扰动因子的移动而移动,因而有时一次风暴潮过程可影响一两千公里的海岸区域,影响时间多达数天之久。

国内外学者较多按照诱发风暴潮的大气扰动特性,把风暴潮分为由热带气旋所引起的台风风暴潮(或称热带风暴风暴潮,在北美称为飓风风暴潮,在印度洋沿岸称为热带气旋风暴潮)和由温带气旋等温带天气系统所引起的温带风暴潮两大类。我国是世界上两类风暴潮灾害都非常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风暴潮灾害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从南到北所有沿岸均无幸免。国内外通常以引起风暴潮的天气系统来命名风暴潮。例如:由1980年第7号强台风(国际上称为Joe台风)引起的风暴潮,称为8007台风风暴潮或Joe风暴潮;由1969年登陆北美的 Camille飓风引起的风暴潮,称为Camille风暴潮等。

风暴潮能否成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最大风暴潮位是否与天文潮高潮相叠,尤其是与天文大潮期的高潮相叠。当然,也决定于受灾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岸形状、岸上及海底地形,尤其是滨海地区的社会及经济(承灾体)情况。如果最大风暴潮位恰与天文大潮的高潮相叠,则会导致发生特大潮灾,如 8923和 9216号台风风暴潮。 1992年 8月 28日至9月1日,受第16号强热带风暴和天文大潮的共同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发生了1949年以来影响范围最广、损失非常严重的一次风暴潮灾害。潮灾先后波及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天津、河北和辽宁等省、市。风暴潮、巨浪、大风、大雨的综合影响,使南自福建东山岛,北到辽宁省沿海的近万公里的海岸线,遭受到不同程度的袭击。受灾人口达2000多万,死亡193人,毁坏海堤1170公里,受灾农田193.3万公顷,成灾33.3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90多亿元。

当然,如果风暴潮位非常高,虽然未遇天文大潮或高潮,也会造成严重潮灾。8007号台风风暴潮就属于这种情况。当时正逢天文潮平潮,由于出现了5.94米的特高风暴潮位,仍造成了严重风暴潮灾害。依国内外风暴潮专家的意见,一般把风暴潮灾害划分为四个等级,即特大潮灾、严重潮灾、较大潮灾和轻度潮灾。各级潮灾所对应的参考灾情及风暴潮位如表14-2所示。本节所着重讨论的中国风暴潮灾害包括1949年至1995年期间发生在中国沿海的特大潮灾和部分严重潮灾。

(二)风暴潮灾害

风暴潮灾害居海洋灾害之首位,世界上绝大多数因强风暴引起的特大海岸灾害都是由风暴潮造成的。在孟加拉湾沿岸,1970年11月13日发生了一次震惊世界的热带气旋风暴潮灾害。这次风暴增水超过6米的风暴潮夺去了恒河三角洲一带30万人的生命,溺死牲畜50万头,使100多万人无家可归。1991年4月的又一次特大风暴潮,在有了热带气旋及风暴潮警报的情况下,仍然夺去了13 万人的生命。1959年9月26日,日本伊势湾顶的名古屋一带地区,遭受了日本历史上最严重的风暴潮灾害。最大风暴增水曾达3.45米,最高潮位达 5.81米。当时,伊势湾一带沿岸水位猛增,暴潮激起千层浪,汹涌地扑向堤岸,防潮海堤短时间内即被冲毁。造成了5180人死亡,伤亡合计7万余人,受灾人口达150万,直接经济损失852亿日元(当年价)。美国也是一个频繁遭受风暴潮袭击的国家,并且和我国一样,既有飓(台)风风暴潮又有温带大风风暴潮。1969年登陆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卡米尔-Camille”飓风风暴潮曾引起了7.5米的风暴潮,这是迄今为止世界第一位的风暴潮记录。历史上,荷兰曾不止一次被海水淹没,又不止一次地从海洋里夺回被淹没的土地。这些被防潮大堤保护的土地约占荷兰全部国土的3/4。荷兰、英国、原苏联的波罗的海沿岸、美国东北部海岸和中国的渤海,都是温带风暴潮的易发区域。

中国历史上,由于风暴潮灾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触目惊心。1782年清代的一次强温带风暴潮,曾使山东无棣至潍县等7个县受害。1895年4月28、29日,渤海湾发生风暴潮,毁掉了大沽口几乎全部建筑物,整个地区变成一片“泽国”,“海防各营死者2000余人”。1922年8月2日一次强台风风暴潮袭击了汕头地区,造成特大风暴潮灾。据史料记载和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考证,有7万余人丧生,更多的人无家可归流离失所。这是本世纪以来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风暴潮灾害。据《潮州志》载,台风“震山撼岳,拔木发屋,加以海汐骤至,暴雨倾盆,平地水深丈余,沿海低下者且数丈,乡村多被卷入海涛中”。“受灾尤烈者,如澄海之外沙,竟有全村人命财产化为乌有”。该县有一个1万多人的村庄,死于这次风暴潮灾的竟达7000多人。当地政府对此不闻不问,结果流行病横行,又死了2000多人。记录到的这次风暴潮值为3.65米,台风风力超过了12级。上海地区在历史上也曾发生多起非常严重的特大风暴潮灾。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六月初一日,大风暴雨如注,时方值亢旱,顷刻沟渠皆溢,欢呼载道。二更余,忽海啸,飓风复大作,潮挟风威,声势汹涌,冲入沿海一带地方几数百里。宝山纵亘六里,横亘十八里,水面高于城丈许;嘉定、崇明及吴淞、川沙、柘林八、九团等处,漂没千丈,灶户一万八千户,淹死者共十万余人。黑夜惊涛猝至,居人不复相顾,奔窜无路,至天明水退,而积尸如山,惨不忍言”。这是我国风暴潮灾害历史的文字记载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

据统计,汉代至公元1946年的二千年间,我国沿海共发生特大潮灾576次,一次潮灾的死亡人数少则成百上千,多则上万及至十万之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四十多年中,我国曾多次遭到风暴潮的袭击,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1956年第12号(Wanda)强台风引起的特大风暴潮,使浙江省淹没农田40万亩,死亡人数4629人。1969年第3号(Viola)强台风登陆广东惠来,造成汕头地区特大风暴潮灾,汕头市进水,街道漫水1.5-2米,牛田洋大堤被冲垮。在当地政府及军队奋力抢救下,仍有1554人丧生。但较1922年同一地区相同强度的风暴潮,死亡人数减少了 98%。19年4月5日发生在渤海的温带气旋风暴潮,使海水涌入陆地20至30公里,造成了1949年以来渤海沿岸最严重的风暴潮灾。黄河入海口受潮水顶托,浸溢为患,加重了灾情,莱州湾地区及黄河口一带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另一次是1969年4月23日,同一地区的温带风暴潮使无棣至昌邑、莱州的沿海一带海水内侵达30至40公里。据统计,1949—1993年的45年中,我国共发生过程最大增水超过1米的台风风暴潮269次,其中风暴潮位超过2 米的49次,超过3米的10次。共造成了特大潮灾14次,严重潮灾33次,较大潮灾17次和轻度潮灾36次。另外,我国渤、黄海沿岸1950—1993年共发生最大增水超过1米的温带风暴潮547次,其中风暴潮位超过2米的57次,超过3米的3次。造成严重潮灾4次,较大潮灾6次和轻度潮灾61次。

四十多年中,尽管沿海人口急剧增加,但死于潮灾的人数已明显减少,这不能不归功于我国社会制度的优越和风暴潮预报警报的成功。但随着濒海城乡工农业的发展和沿海基础设施的增加,承灾体的日趋庞大,每次风暴潮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却正在加重。据统计,中国风暴潮的年均经济损失已由50年代的1亿元左右,增至80 年代后期的平均每年约20亿元,90年代前期的每年平均76亿元,1992和1994年分别达到93.2和157.9亿元,风暴潮正成为沿海对外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由于风暴(如台风、寒流)影响所造成的增水称风暴潮。